“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健康中國2030’是惠及和保障全國人民身心健康的一項宏偉民生工程,在當前醫改工作不斷推進過程,首要的問題就是解決政府醫療投入問題,加強和完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建設。”1月4日,市人大代表、寧德市醫院院長陳子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從自己專業角度淺談了他的建議。
他認為,要特別重視社區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機構的建設,加大醫療技術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加快分級診療的步伐,以醫聯體或醫療集團的方式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同時,完善醫療網絡建設,借助網絡平臺實現醫療資源共享,促進醫療資源的均衡分布。要改變以治療為主的醫療模式為預防為主的醫療模式,特別是對慢病管理方面的問題,這不僅能解決群眾就近就醫,解決看病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減少由于沒有及時就診所導致的嚴重后果,確保群眾的身體健康。
此外,還要不斷完善“保基本、廣覆蓋”地醫保體系建設,目前醫保工作沒有充分發揮對大病的保障,成為引起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建議對大病的保障要充分發揮醫保的作用,完善大病醫保的體制建設。自費部分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提供不同層次的服務,讓患者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陳子春說。(記者張文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