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物業管理和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關乎城市發展。近年來,我縣積極探索社區物業管理新模式,大力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讓一個個老舊小區重新煥發勃勃生機。近日,記者走進鳳城鎮東岳小區,了解“代管+改造”后的小區新貌。
社區代管物業
新模式見成效
在東岳社區居委會,67歲的李大伯來到居委會反映家里最近蚊蟲較多,詢問社區是否要進行消殺。鳳城鎮東岳社區“兩委”成員林淑玲立馬安排人員去查看。小區蚊蟲消殺本該是物業的職責,緣何社區“自加壓力”去處理?原來,此前鳳城鎮東岳社區經過社區居民民主投票后,摒棄由第三方物業管理以及業委會管理的模式,改由社區代為管理小區,說到社區代管的好處,在此居住26年的李大伯認為,社區居委會更熟悉小區環境、居民情況,社區代管更為“靠譜”,“社區管理小區還是比較合理的,各方面做得都會比較到位,衛生搞得很好,一旦發現小問題也能馬上解決。”李大伯說。
“我們社區聘請三名保安和一名現場管理人員,居民有什么事情,先去跟他們反映一下,如果能解決他們當場解決,不能解決的,再找我們居委會,我們再進行協商和調解。”林淑玲介紹,社區工作人員每天一上班都會去小區里轉一轉,與居民聊一聊,了解小區情況以及居民需求,“小區的居民對我們的信任度很高,有什么需要協調解決的,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跟我們講。”林淑玲說。
而在大家都比較敏感的小區管理費收支方面,林淑玲告訴記者,在社區“義務”管理下,業主可在物業費上節省一大筆開支,“去年我們每戶收取200元,年底結賬時還有盈余。”林淑玲介紹,小區管理費收支設有單獨的銀行賬戶,每個月都會在小區業主公開群和小區公示欄內進行公示、公開,讓業主心放心。每年年底,社區還會對營收進行匯總,判定下一年的小區管理費是否要調整。“當年度的盈余,社區也會開展一些節日活動、慰問等,讓居民暖心、放心。”林淑玲說。
老舊小區“煥新”
居民安居樂居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老舊小區的改造,不僅是城市更新的關鍵一環,更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塑造城市新形象的重要舉措。走進東岳小區,嶄新的柏油路干凈整潔,智能道閘有序分流車輛與行人通行。這個建于1989年、共有13棟住宅樓的老舊小區,曾因設施老化、外墻掉落、屋面漏水、排水不暢、環境臟亂等問題影響居民生活。2020年小區啟動改造提升,2022年完工,面貌煥然一新。
小區住戶陳維毅介紹,之前小區內車輛亂停亂放,有時候堵在路上,別的車子都過不去,現在這個情況都沒有了。“之前的水泥路坑坑洼洼,現在翻修改成柏油路好多了。”陳維毅說。
小區改得徹底,居民住得安心。如今,走進東岳社區,過去雜亂的“蜘蛛網”已全部入地,柏油路面標線清晰,汽車停車位規劃有序,智能充電樁安全規范,天然氣管道入戶……小區環境煥然一新,居民幸福感滿滿。
東岳社區黨委副書記、居委會副主任謝小嬋表示,下一步,該社區將在現有的管理基礎上,優化代管模式,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向縱深發展,開展多樣化的鄰里互動,進一步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記者 李艷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這條濱海“黃金通道”提前實現主體完工2025-07-03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