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撲通!”一聲尖銳的輪胎摩擦聲,瞬間劃破了順昌縣大干鎮大干村的寧靜,魚塘里濺起巨大水花,一場意外突如其來。
不一會兒,大干村最小應急處置單元成員黃水英的手機響起鈴聲。電話那頭,村民孫志寧焦急大喊:“水英,有輛轎車沖進魚塘了!”作為村里的網格員,黃水英與村民關系親厚,深知此刻時間就是生命。她迅速報警,然后朝著魚塘飛奔而去。與此同時,順昌縣公安局指揮中心向大干派出所下達指令,并聯系消防大隊前往救援。
“最小應急處置單元成員速到現場!”大干派出所接到指令后,一邊通知民警出警,一邊通過可視對講機指派大干村最小應急單元的另兩名成員奔赴救援。
短短2分鐘,大干村最小應急處置單元3名成員先后抵達現場。“駕駛員現在被困在魚塘中央。”順著孫志寧手指的方向,黃水英看到落水的白色轎車有大半車身淹沒在水中,車主驚慌失措地趴在車頂上,情況萬分危急。
“不要亂動,保持平衡,也不要跳水,馬上救你出來!”黃水英一邊朝著落水駕駛員大喊,一邊尋找工具嘗試營救。可距離太遠,大家找來的竹竿夠不著轎車。
大家心急如焚之時,黃水英想到了村里水性最好的涂鴻泰,于是打電話請他趕來幫忙。
“我下去,保證安全地把他帶回來!”涂鴻泰只用了兩分鐘就騎著電動車趕到魚塘,觀察了一下,果斷作出判斷。
消防隊員將帶來的救生繩牢牢系在涂鴻泰腰間。涂鴻泰套上救生圈,朝轎車游去。岸上,民警帶著眾人緊緊拉住救生繩,時刻準備接應。
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很快,落水駕駛員被成功救出,身體并未受傷。
“村里沒幾個年輕人,以前遇到緊急情況,只能干著急,現在大家都知道可以找水英他們。”孫志寧感慨道。“我們發揮人熟地熟的優勢,再結合培訓學到的本領,以及公安局配給的裝備,遇事不慌,知道該怎么應對。”黃水英說。
處置更快一步,損失減少一分。去年以來,南平市公安局將單位企業保安、村干部、網格員等一線力量編入最小應急處置單元,并通過標準化培訓和實戰演練,不斷提升應急響應能力。目前,南平市已組建由8000多人構成的3180個最小應急處置單元,基本實現“城鄉全覆蓋,響應無延遲”。(福建日報記者 吳柳滔 報業集團記者 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