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南安美好未來的縮影——未來,市民中心、體育中心、會展中心、教育中心、商務中心,“五大中心”交錯成為功能完備的中心城區;濱江城市設計、鳳凰湖景觀設計,將為市民生活添加水的靈動。
這就是未來的城北新區,伴隨著一個個建設工程大幕的揭開,南安筆墨流韻,抒寫著中心城市建設的華美樂章,一座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山水園林宜居宜業城市呼之欲出。
老城擁堵
拓城迫在眉睫
中山路、民主街、新華街……在老溪美人眼中,這幾條路在10多年前是市區的主要街道,屋舍密集。
“當時井腳街算是熱鬧的街道,但是道路窄小,車輛通行不便。”溪美街道老市民鄭文峰說,“雖然后來陸續建設了成功街、長安街等,逐步撐大了老城區范圍,但是交通擁堵現象并沒有根本改善。”
“去年我去晉江,世紀大道寬敞便捷,很氣派,現在我們的老城區沒法跟晉江比了。”鄭文峰說。
如今,很多溪美老城區居民都感到城區人口密集度高,老房子多而雜,市政配套薄弱,交通混雜擁堵……居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老城區面積7平方公里,居住人口9萬多,漸漸凸顯出公共設施過于集中,居住品質不高,交通不便等問題。”市規劃局工作人員說。
為了更美好的生活,拓城,迫在眉睫。
北拓新城
融入大泉州的最佳選擇
占據泉州“一灣”重要地位的南安,無論是泉州對外輻射,還是泉州中心城區向山區的輻射,都是絕佳的“二傳手”。如何當好“二傳手”,撐大城市骨架、增強城市體量,更好地找準定位融入泉州、融入海西,南安進行了思考。
“以江為軸、東進西連、北拓南疏、擁江發展”,南安城建變革風生水起。在西溪這條分界線邊,新城往北拓展、往東靠近,老城區繼續沿南擴張,南安的城市發展格局悄然發生改變。城市用地沿晉江西溪采用組團式布局結構,分為城南、城北、城東、城西4個組團,通過往東、往西和跨過晉江西溪往北發展,形成帶狀城市。
然而,為何把焦點放在城北,使之成為南安未來的城市綜合性公共中心?
從交通來看,城北片區主要位于美林街道,漳泉肖鐵路橫穿本區,北側設有火車站,且靠近在建的泉三高速公路互通口。
從發展空間來看,城北片區用地平坦、寬闊,空間大,瀕臨西溪,環境優美。市規劃局規劃科工作人員小陳表示,這里不僅是南安跨江發展,主動融入大泉州的最佳選擇,還將成為最具特色、最具活力和最具代表性的多元城市濱水區域。
同時,把城北片區建設成為高端的宜居城區也是群眾多年的夙愿。“美林街道人口密集,曾經的舊美林橋頭,石頭房、瓦房林立,如今美林的面貌煥然一新,街道居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美林街道居民黃文彬說。
城北片區改造,民心所向,水到渠成。
“五大中心”
還市民一個宜居宜業城市
2007年市民中心奠基,一場波瀾壯闊的打造現代化城北新區建設“大戲”拉開帷幕。市民中心、體育中心、會展中心、教育中心、商務中心“五大中心”的建設,揭開了南安中心城市建設的蓋頭。
然而,在建設過程中,南安始終在思考:還給市民一個什么樣的城市呢?
2001年,南安進行了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2007年,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編,按照“以江為軸、東進西連、北拓南疏、擁江發展”的思路,建設“五大中心”為主體的跨江新區,并積極開展濱江城市設計,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五大中心’,是城北新區的‘心臟’。”市規劃局局長蔡清安表示,規劃前期,南安就邀請了中科院院士等專家對城市廣場、道路等進行設計。
不僅如此,南安還將新區規劃公之于眾,借助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調研契機,將意見建議分發到群眾手中,傾聽市民建議。
“再過幾年,這里就是南安新的城市中心了,到時環境變好了,生活也一定會更美好!”作為這座新城的第一批主人,村民黃先生露出笑容。
未來,在這里,市民中心將建成集商業金融、文化休閑等為一體,配套功能完善的城市核心區;體育中心衍生的多元功能,將成為市民強身健體的重要基地;會展中心打造的高端商務,集會議展示中心、星級酒店、高檔居住區及公園為一體;商務中心開發的特色商貿,將建設成集商務辦公、技術研發、產品展示、倉儲物流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商務區;教育中心孕育的科教希望,不僅有南安一中、泉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閩南科技學院等學府,還有動漫產業園、華商創意產業園等創意園區。
隨著“五大中心”建設的全力推進,一個山水園林宜居宜業城市正揭開她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