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不少在校大學生想找份兼職掙些零花錢,但一不小心就進了“坑”。本是翻譯劇本,交了保密費后對方就不知去向;看似收入不菲、提成頗豐的網(wǎng)絡主播,應聘后交完保證金就被對方拉黑;計件手工看著穩(wěn)妥,交了材料費對方也失聯(lián);號稱操作簡單的網(wǎng)購刷單,在對方一步步“誘惑”下給陌生賬號匯了款……對于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來說,兼職坑太多,交錢需謹慎。
學生容易被這些兼職的時間自由等特點吸引。
案例1
文字錄入
沒干活先收“保證金”
趁著暑期到來,大三學生小孟想找個兼職賺點錢,新學期換個新手機。她從一個名為“北京大學生兼職”的QQ群里找到一份打字兼職,“說白了就是把一些人寫的小說手稿打成電子版”。
“每千字30元,多勞多得,時間自由換工作靈活”,小孟覺得不錯,無論是留在學校還是回家,干這個都不受影響,“就算我每天只干兩三個小時,也至少能掙100多元”。添加了招聘者的QQ后,小孟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和對方推薦,決定接一篇4萬字的小說,“對方要求一星期內打完,可以掙到1200元”。
當小孟通過微信和對方簽訂一份所謂“合同”時,對方才說因小說尚未出版,需要她提前交納薪酬的一半價錢作為“保證金”,并承諾工作完成后和薪酬一起轉賬給她。沒有社會經(jīng)驗的小孟覺得“保證金”理所應當,于是通過微信給對方轉賬600元。
拿到小說手稿后小孟就開始打字,不到一星期便完成了電子版錄入。當她把成果傳給對方并要求對方支付1800元時,對方卻并沒有立刻將錢給她,而是建議小孟再做一些工作,工資“月結”。小孟覺得不妥,要求對方結算,沒想到竟被對方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