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詢問高信每次借款的數額和利息,高信表示記不清了。“不管你怎么算,最后他們讓你還的錢會高出約定的還款數額很多。”高信說:“這一年多來,實際上我花掉的錢就2萬多,用于還利息的錢超過10萬元,總共還了約12萬元。”
據高信介紹,身邊像他這樣的大學生有很多。“如果不按時還款,就會被打電話辱罵、恐嚇,甚至還有催債公司來找。他們會在學校里掛有你名字的條幅,讓老師同學都知道你借了高利貸。”
高信說:“我想奉勸和我一樣的大學生,錢不夠花就不花。沖動借校園貸,不僅給自己帶來痛苦,也會讓父母和身邊的朋友同學跟著遭殃。”
不堪其擾
貸款用途:換好手機
男生欠10余萬元失蹤 室友被催債電話“轟炸”
“大二下學期,隔三岔五就會有人給我掛電話,問我知不知道室友鵬飛在哪兒,能不能聯系上他。對方都說,‘你告訴那小子,再聯系不上就報警抓他’。”據正在上大四的小齊回憶,通過這些陌生人他才知道,室友鵬飛背了十余萬元的債務。
“起初,鵬飛只是想換一部好一些的手機,他找到校外的人教他在網上平臺分期付款買手機。”沒多久,不少同學開始通過鵬飛貸款換手機。過了一段時間,鵬飛穿的用的比以前好了不少。這期間,鵬飛多次向小齊借身份證、學生證、學籍檔案等證件和信息,均被小齊婉拒,但是小齊和其他室友的電話號碼還是被鵬飛留給多個貸款平臺。鵬飛“大手大腳”一年多后,有段時間就見不到人影了,室友們被電話騷擾持續了半個多月,這之后小齊也沒在學校里見過鵬飛。
懸崖勒馬
貸款用途:升級微商急需錢
放款前后悔及時“避坑”
跟高信和鵬飛比起來,婷婷是幸運的,她在等待網貸平臺放款的過程中,左思右想拒絕了對方。
近日忙于找工作的婷婷告訴記者,剛上大學時她想做個微商代理,急需三萬元升級。她通過同學得到一個聯系電話,對方讓她帶著身份證、學生證等證件到江北見面,“當時我叫上閨蜜一起,找到地方發現是一個小額貸款公司。”
據婷婷回憶,進屋后工作人員先查看了她的證件,還指導她下載三四個手機軟件,隨后讓她填寫了一張單子,“除了需要自己的詳細信息,還要填寫父母、擔保人、導員、好朋友的姓名和聯系方式等信息。”填寫后,工作人員跟婷婷說放款金額要看每個平臺的數額,未必能達到三萬元,還有服務費、利息、逾期不還的違約金等。婷婷跟閨蜜回學校后商量,決定不貸了。
業內人士:借款扣服務費還款利息不定
一位業內人員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網上很多貸款平臺已經不再做學生貸款的業務,學生如果還想在網上平臺貸款,就會通過校內小廣告或是同學介紹找到貸款聯系人。一般介紹人會收10%的服務費,而利息就不是固定的了,各個軟件的放款額度、手續費和計息方式不同。他舉例,一個學生如果想借10000元,可能會被收1000元的服務費,實際到手不足9000元,如有逾期還款,還款金額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