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溪縣立足縣域點多面廣、鎮村發展不均衡、干部本領恐慌等實際,通過“選育管用”全鏈條推進駐村干部隊伍建設,激勵駐村第一書記安心駐村在崗、放手干事創業。
“立體化”考量破解人村不適之題
安溪縣綜合比對第一書記人選能力、素質、特點與駐點村需求匹配情況,對選派力量因村因人編組編隊,從精選干部、精挑部門、精準搭配三個方面入手,實現“雙向奔赴”。
在精選干部方面,安溪縣嚴格對標駐村任職資格條件,通過個人自薦、單位推薦等渠道收集人選,綜合考量個人專業、履歷、實績等要素,優先甄選業務骨干、優秀年輕干部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比如,新一輪縣派駐村第一書記,涉農專業或有農村工作經驗人員占72.3%。
在精挑部門方面,該縣深入分析原省定建檔立卡貧困村產業現狀,重點從交通、農業、水利等37個項目或資金資源比較豐富的部門挑選駐村人員。明確將派出單位項目、資金、責任、人員與駐點村捆綁,制定針對性“幫村計劃”,形成“一人駐村,全員幫扶”工作格局。
在精準搭配方面,該縣堅持縣級統籌、分類施策,健全“村級需求庫+干部能力庫”對接機制,充分考慮駐點村的短板、發展任務和選派干部的實際,找準村與人的對接點,實現駐點村與選派干部的有機契合,確保幫扶效果最大化。
“多維度”育才 破解本領恐慌之題
安溪縣建立健全駐村能力提升體系,幫助駐村干部補素質短板、強能力弱項,讓駐村工作更加“游刃有余”。
一是上好“基礎課”。該縣圍繞基層黨務、項目建設、矛盾調解等農村工作實際,制作駐村工作政策匯編、業務指引等6種素材,幫助盡快熟悉駐村工作;每年邀請歷任第一書記“返安走親”、傳經送寶,為新隊員交好“接力棒”,推動現任駐村干部更快融入。
二是上好“提能課”。安溪縣用好“農民講師團”“田間黨課”“入黨月”培訓等載體,舉辦駐村第一書記專題培訓班,通過邀請領導干部講方法、業務骨干講政策、專家學者講技術,實現駐村干部培訓全覆蓋;依托縣內26個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示范點,常態化開展“走村·助村”拉練活動6場次,讓駐村干部在比學趕超中增長本領。
三是上好“實戰課”。該縣聘任164名領導干部和村黨組織書記作為幫帶導師,通過教思路、教方法、教經驗,指導實施產業項目14個,促使駐村干部快速成長。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推動37名第一書記到鄉鎮參與招商引資、矛盾糾紛化解、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提升攻堅克難能力。
“全過程”跟蹤破解管理缺位之題
安溪縣聚焦監督管理不到位的短板,強化日常管理、待遇保障、暖心關懷等,讓駐村干部在駐村中“賓至如歸”。
一是加強日常管理。該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出臺全縣駐村干部管理辦法,以隨機抽查、實地走訪等形式督促落實,讓駐村時間有保障;動態調整全縣駐村工作隊臨時黨委、黨支部,依托臨時黨委、黨支部加強日常管理并開展交流會19場次。
二是落實待遇保障。安溪縣嚴格落實各項待遇保障政策,及時發放駐村安家費、辦公經費、生活補貼等,辦理人身意外傷害險、定期組織體檢,解決駐村后顧之憂;明確發改、財政等部門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向駐點村傾斜資源,解決資金慌、項目慌。
三是注重暖心關懷。該縣打造“城區駐村之家”,方便進城要政策、項目、資金及學習交流;創新探索縣鄉兩級駐村干部聯絡服務中心,不定期開展駐村工作茶話會,為茶鄉發展出謀劃策。領隊、副領隊及派出單位領導干部結合日常下鄉調研進行實地走訪,及時掌握駐村干部思想動態,幫助解決困難問題。
“階梯式”用人破解動能不強之題
樹立實干實績導向,及時激勵實績突出、表現優秀、群眾認可的駐村干部,推動駐村干部在干事創業中“勇立潮頭”。
一是突出正向激勵。該縣駐村干部年度考核單列管理,將優秀指標最大化,各單位在評先評優上對表現優秀的第一書記給予傾斜。2021年以來,共推薦32名駐村干部獲得縣級及以上榮譽、年度考核優秀76人次。
二是突出用人導向。安溪縣注重在鄉村一線培養考察干部,對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駐村干部,優先提拔任用、晉升職級,讓有為者有位。2021年以來,提拔或進一步使用表現突出的駐村干部14人、職級晉升26人。
三是突出典型選樹。充分運用“安溪融媒”“安溪組工”等,開設“走村·助村”“我的駐村幫扶故事”等專欄,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優秀駐村干部風采,引領帶動廣大駐村干部擔當作為。(何劍超 肖其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