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來臨,廈門市兒童醫院普外科在短短一周時間內連續收治三名遭遇嚴重意外傷害的患兒。輕松愜意的假期背后,兒童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13顆磁力珠,深藏幼童腹中
2歲9個月的小男孩阿寶(化名)因為“誤服磁力珠2天余”被緊急送醫救治。手術中,醫生竟從其體內取出13顆磁力珠!事發當天,媽媽發現少了一顆珠子,懷疑孩子誤吞,拍片后影像顯示孩子體內竟有一串異物,家長當場驚呆——其余珠子何時被吞下渾然不知。
市兒童醫院普外科劉云欽醫生介紹,每年科室都會收治十幾例誤吞磁力珠的患兒。她表示:“磁力珠禍害太多小孩了!我們強烈建議家長不要讓幼兒玩磁力珠!”她解釋,磁力珠若分次吞入,極易在腸道內隔著腸壁相互吸附,導致腸道被“對吸”在一起,最終穿孔。一旦珠子穿出腸道進入腹腔,后果不堪設想。阿寶的腸道已破了2個洞,幸而磁力珠通過腹腔鏡手術及時取出,尚未墜入腹腔。
“水寶寶”膨脹,完全堵塞女童腸道
1歲1個月的女童因“反復嘔吐3天”入院,外院檢查顯示腸梗阻。經仔細詢問家屬,醫生高度懷疑其誤服了“水寶寶”,當即緊急手術。當醫生切開腸管,一顆直徑約3厘米的圓形異物被取出——正是吸水后極度膨脹的“水寶寶”,它已造成腸道完全堵塞。
劉云欽醫生表示,這顆“水寶寶”最初可能僅有1厘米大小,但吸水性使其膨脹數倍,徹底阻斷了腸道通路。她解釋,若異物堵塞位置在胃或十二指腸,尚可嘗試通過消化內鏡取出;一旦進入小腸,腹腔鏡手術便成為唯一選擇。起初家長對孩子吞服何物毫不知情,直到手術取出異物并反復追問,家屬才想起家中確實有此玩具。
騎自行車摔倒,腸道撞出血腫
一名剛結束期末考試的13歲男孩,帶著放松的心情在小區內騎自行車,不慎摔倒,腹部重重撞擊在路沿臺階上,當即感到胸腹部劇痛。B超檢查發現其十二指腸降段旁出現一個團塊影,醫生判斷是撞擊引發的出血性血腫包塊。
這個血腫包塊壓迫了消化道。目前采取保守治療方案:放置胃管引流部分液體,減輕對血腫部位的壓力,同時輔以靜脈營養支持。經治療,原本5厘米的血腫已縮小至3厘米,目前男孩仍在住院治療。
劉云欽醫生補充道,今年該院接診過騎自行車時被車把手猛烈撞擊腹部導致脾破裂的患兒。她提醒家長“務必加強孩子的安全教育,騎車時不要一味追求速度或耍酷,安全防護與家長看護至關重要。”
提醒
收好家中細小物品
防止孩子誤吞
暑期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高發期。有統計顯示,意外傷害已成為我國0至14歲兒童的首要死亡原因。劉云欽提醒家長亟需提升安全意識:避免為幼兒購買磁力珠、“水寶寶”等易誤吞的危險玩具,家中細小物品應收納至兒童無法觸及之處。孩子參與自行車等運動時,應戴上頭盔等防護裝備,杜絕危險動作。
此外,暑期還需嚴防溺水、燙傷及動物咬傷等常見風險。唯有全方位守護,才能為孩子筑起堅實的安全屏障,保障他們度過一個真正平安、健康的假期。
(廈門日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陳蘋 張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