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讀古詩文是否失去韻味
問:您好,高中語文老師曾用吳語方言來讀文言詩詞,讀起來更有韻味,請問如今用普通話讀古文,是否失去了韻律美?
黃榮華:您好!古詩文確實有古詩文的特殊韻律。但古代幾千年,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時空,古詩文就是在這樣的時空中產生的。那時沒有現在這樣統一的普通話,當然也有“官話”,這一塊我沒有研究,不能說什么。但知道古代寫詩做文多有音韻學基礎,到宋金對峙時期,出現了《平水韻》。這部韻書是前代的總結,對后代一直有很大的影響。
今天吳方言較多保留了古韻,特別是入聲較完整。而今天的普通話四聲里都有古入聲字。古入聲字在古韻里一般都歸于仄聲。因此,用吳方言讀古詩文,尤其是讀特別講究音韻的古詩詞,當然能更有意味,最起碼平仄相對相協感覺更容易把握。我在復旦附中,也偶爾讓上海同事學用上海話讀一讀,效果也不錯。上海話也屬于吳方言啊。
當然,我們大多數人用普通話讀,也沒有很大問題,雖然失去了一些古韻美,但四聲再加輕聲,還是基本能將漢文學特有的韻律美表現出來的。
學了古詩文的妙處
問:學了古詩詞的你可以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來描繪女孩子可愛,而沒學古詩詞的你,只能你好可愛,哈哈哈哈。是不是這樣?
黃榮華:您好!您說得很有味道!
可以把您的這個送給所有問學古詩詞何用的人。我再往前引一下:學好了古典詩文,這個世界在您眼前就永遠是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女孩子了!
看您的影像,像一位喜歡中華古典詩文的國際友人啊!好!“好”的意思就是漂亮的女子。在漢語思維中,漂亮的女子才為“好”!但漢語思維是象征性的。“漂亮的女子”與“好”互為詮釋,“美麗的世界”與“好”互為詮釋!這者是象征吧。
問:從小的死記硬背我覺得并沒有過錯,這樣在不斷記憶的過程中,雖然會遺忘,但還是有記憶的。而我所擔心的是人們可以背誦,可以使用,可以借用作詩作詞,但寫來寫去還是沒有古人好,因為環境在變,而人們卻還在用那些離我們生活特別遙遠的意象,看來看去,也總是覺得太作,太不貼切。
黃榮華:您好!您說的極是!只是我要說,我們學古詩文,主要并不是要學寫古詩文,而主要是認識、理解、欣賞,而使其成為現代文明的重要滋養。文明有層累性,現代從遠古走來,未來由現代而生。
古詩文如何入選語文課本
問:中學生中不乏愛好古詩詞的學生,但是成年人中除了從事這個專業的人基本不再有人讀詩詞了,老師怎么看?如何讓成年人也投入學習?
黃榮華:您好!這個問題說明您是一個有觀察力的人。
您說的大體不錯,成年人能用心力于古典詩文的確實較少。這與成年人特別是中年人的生活壓力有很大關系。上世紀80年代有一篇很有名的小說,叫《人到中年》,后來也拍成了電影,您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來看看。它就是寫這一點。
我們常說,詩在遠方。當成年人有了可能,他們也會從切近的事務中走向遠方的。當然,特別之人總是有的。
問:老師你好,長期以來古文和詩詞都是語文課的內容,他們的入選是否按照傳統文化的脈絡?是否有考慮文化體系的完整性?
黃榮華:您好!目前教材基本上是按主題組織教材,沒有明顯的傳統文化脈絡概念。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大問題。所以,我們編《中華古詩文閱讀》時,我們大體上是順著這一脈絡編的,最后寫了一篇長文——《以中華文化的存在方式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代后記”。這當然不表明我們現代人要按古人的文化方式生活,但要學好這些內容,就應遵循其存在的基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