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自己的微信公號嗎?”當聽到這個問題,不少大學生都自豪地點頭,并打開手機向你推送他們的文章,讓你幫他們“漲漲粉”
□“這個號的定位就是給大家提供一個空間來記述,不論是后悔事、吐槽事、還是難以啟齒的事,只要有人寫出來,后臺總會有人看,有人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你分享”
---------------------------------------------------
這個寒假大學生在忙什么?除了“集五福”,一些大學生還有另一個任務。他們捧著手機不是為了“掃福字”,而是為了讓親戚朋友關注自己新開的微信公眾號(以下簡稱公號)。如果說開微博、開QQ空間是每個大學生必備的社交技能,那么開設一個微信公號就是這些新媒體“達人”的進階選擇。
“你有自己的微信公號嗎?”當聽到這個問題時,不少大學生都自豪地點頭,并打開手機向你推送他們的文章,讓你幫他們“漲漲粉”。那些尚未開設公號的人則會向你解釋“太忙了沒時間維護”,或者是“已經開了,還沒有開始寫”。
大學生開微信公號是一種什么體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通過采訪發現,大多數個人公號是為了記錄自己的生活,而對于一些有想法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公號已經超越了個人空間的范疇,形成了具有影響力的言論平臺。
花樣公號爭奇斗艷 繞不開的校園主題
“有些事情,總要有人發聲。”在清華大學就讀大四的王嘉興在2014年3月開辦了自己的公號——“王嘉興寫字的地方”。需要發聲,不僅成為王嘉興開辦公號一直堅持的信念,也是當下不少大學生開設公號的目的。
本是物理系的王嘉興對文字情有獨鐘。他的公號粉絲數不多,1600人左右,開辦公號近3年,推文40余篇。數量雖然不多,但多為原創。不過,幾乎每一篇推送都有不錯的反響,閱讀量少則一千,多則上萬,有不少文章都在同學之間引發關注和熱烈的討論。
他在個人微信公號的功能介紹里這樣寫著:“理想主義。希望用理性而克制的文字,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喚起一些理智。偶爾寫寫美食。”
王嘉興的微信公號功能區分為“校園吐槽”“生活雜記”以及他個人的聯系方式,“這并不是一開始就設想好的,慢慢寫,就有了這些分類。”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第一次“校園吐槽”來自對校園里學生活動審批流程和治安管理相關制度的討論,文章一出,即獲得5000多點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