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像王嘉興這樣的大學生公號運營者不算少數。2016年中國高校傳媒聯盟所做的一項大學生調查的結果顯示,55.89%的學生表示曾經“參與過微信公眾號的運營”,43.93%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者與朋友一起創辦過微信公眾號”。
2015年10月,在云南大學就讀的蘇有鵬開設了自己的個人公號,起名為“猶大之死”。
蘇有鵬也常會在公號發表自己的看法,從不諱言對部分校園現象的不滿。
“這個號的定位就是給大家提供一個空間來記述,不論是后悔事、吐槽事、還是難以啟齒的事,只要有人寫出來,后臺總會有人看,有人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你分享。”蘇有鵬說。他在公號的功能介紹里寫道:“諒解一切告密、謊言和無知。”
和王嘉興一樣,蘇有鵬發送推文也沒有固定頻率,“面對一些事情有情緒和想法時,就趕緊記錄下來,原創半個小時一篇”。
吐槽不是叛逆 是為了發出年輕的聲音
大學生一直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群體,如果說過去大學生對于學生生活的不滿只能“憋著”,這積攢的情緒或許會引起校園中的沖突。而當大學生開設了微信公號,學生則有了較為通暢的發言渠道。
王嘉興會時不時對校園里的事情推文評論,不論是校園熄燈制度,還是運動會申訴機制,又或是保研政策,都有他的聲音。有時,他也會采用一些很有趣的寫作手法,比如用“魔幻現實主義”來表達他的想法。敢于發聲和見解獨特,成為他公號的一大特色。
“我對自己寫的東西負責,不說假話,也不做過度的解讀。現在覺得自己有一份責任,去影響一些人,讓人們知道事情的真相。”王嘉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