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受害者父母也需要調整好心態,不要反應過度,除了保護孩子之外,也不妨把這類事情作為讓孩子鍛煉的一個契機。
我非常支持父母這時候一定要站出來堅定地支持孩子,但同時,我也不贊同父母勁兒使大了,反應過度。人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群居動物,相互之間的欺凌如果不可避免,我們就不得不從小培養孩子應對和處理這種事情的能力,包括心理承受能力,而不能是“玻璃心”。為什么不利用這種事情,做好疏導工作,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這種現象:雖然是錯誤的,但是未來也不可避免,也很正常,我們需要學會的是面對,解決,甚至合理合法的方式斗爭。家長心態好會傳導給孩子好心態,負面情緒會降到最低,家長焦慮緊張,也必然讓孩子焦慮緊張,因此,聰明的家長,需要聰明的處理方式,并借此提高孩子的成長。這個社會本就是復雜的,你如何保證孩子未來不會遇到欺負他的人,欺負他的同事?如果現在不鍛煉一顆強大的心,那時他就會馬上有處理與應變能力了嗎?
此事的處理過程中,學校一開始的處理可能有化小之嫌,引起了媒體輿論的攻擊,倒是值得我們反思,為什么學校在類似事件上經常會出現這類做法?
近年出現了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學校成了“無限責任公司”,孩子出任何問題,哪怕不是在學校發生的,最后的責任也能賴在學校身上。孩子沒有事情,很多父母都是“乖乖虎”,一旦孩子出點事情,父母從不檢討自己與孩子,立馬變身“母老虎”,大鬧學校,癱瘓學校日常管理與秩序,蠻不講理的事情不勝枚舉。
還有一種現象,就是出現了一批過度關注的“神經質”家長。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我們對孩子的養育要求越來越高,還出現了一批專職母親。加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對孩子過度關注,如養瀕危動物一樣養育我們的孩子,孩子一點點的事情,都會引起家長的強烈反應、反彈,對老師與學校的日常教學與管理吹毛求疵,經常提出一些個性化,甚至“神經質”的要求。而這些苛責,都不是原則性的問題,甚至有表面的合理性,讓學校與老師苦不堪言。
凡此等等,讓學校一旦遇到“事”,推或者調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成為一個最現實的路徑,而不是講是非了。
當然,這里面還有一個我前面講的原因,在一味強調沒有原則的賞識下,尊重下,不知錯的“熊父母”越來越多,面對這些父母,學校實際上既沒有手段,也沒有權利處理。只要父母不配合,對孩子的懲戒又幾乎都是禁止的,導致學校最后實際上無計可施,哪怕是道歉這種最基本和簡單的事情,也很難做到。如果你是老師,校長,你有沒有想過,熊孩子熊父母不公開道歉你怎么辦?如果你強迫“熊孩子”在全校道歉,最后學校會不會被熊家長告上法院并敗訴?在目前的法律法規下,這又幾乎是肯定的。
說這些并非為學校老師辯護,而是希望引起社會各界,包括家長的反思,對于家長,我們如果能理性一些,不對學校與老師有苛刻的要求,不讓學校變成“無限責任公司”,學校與老師還會怕,會躲嗎?同時,對于相關部門,我們更需要給學校與老師更多的權力,尤其是懲戒的權力與手段,讓他們敢管,愿意管,從小就把這點毛病治了,怎么會有這么多“熊孩子”?當然,還有“熊孩子”家長,你可能現在占了便宜,但吃虧的是后面,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