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服務:
工作前移助力師生“抱團成長”
外語學院新生輔導員閻浩,去年獲得學生頒發的“最佳媽媽證”,這個青春大男孩拿到這個證書后,當場被逗樂了。在他看來,“閻媽媽”雖然帶有幾分玩笑,卻是對他工作的肯定。
學校秉承學生工作進宿舍,新進輔導員與學生同住的辦公理念,閻浩自從進入紡大后,就和學生吃住在一起。與學生同吃同住,讓他感受到了開展工作的便利性。
“白天學生忙著上課,到了晚上想找我聊天談心很方便,有了矛盾第一時間就可以處理。有時候和我一起跑跑步,學生的學業、就業壓力就釋放了不少,對個人職業規劃也會有更清晰的認識。”閻浩介紹。
2014年,為配合“安全文明宿舍建設工程”,學校要求各學院每天下午至少有一名輔導員在學生宿舍辦公,走訪學生、及時處理問題。為此,學校在學生宿舍設立了29個輔導員辦公室、21間夜間值班室與45間活動室統稱為“三室”建設。現代紡織學院更是學生工作全部進宿舍,輔導員全天候在宿舍辦公。
“以前更多是學生找我,但大多數學生四年都沒有進過我的辦公室,現在是我找學生,手頭空閑的時候,我就在宿舍轉悠,看學生都做些什么,有什么困難。”現代紡織學院輔導員謝超介紹。
輔導員將工作前移的同時,學校領導班子、所有中層干部、每個教師黨支部紛紛開始了結對一個學生宿舍的暖心活動。他們走進200余個結對宿舍,仔細聆聽學生們的訴求,幫助學生解決困惑,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文明觀、學習觀、安全觀。
打牢基礎工作的同時,學工部組織開展了“每舍一特色”創建活動,比如創建學習型宿舍、科研創新型宿舍、文體特長型宿舍等,包括自定義型宿舍,讓學生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并起到“抱團”互助、激勵的作用。該校化工學院就將考研學生宿舍按方向和專業再調整,大家一起監督、共同進步,近兩年,同宿舍全部考取研究生的現象在該院比比皆是。
借鑒社區管理經驗,該校從2014年對學生宿舍進行網格化管理,從寢室長、層長、樓長到學院輔導員、副書記,學生的實時動態和異常會第一時間匯總到學工部門,網格化的分片管理充當著學生成長的守護神。每周日,紡大的學生網格員都會在雙休結束前進行晚點名報告。誰未到校、誰徹夜未歸或是幾天不見都會立即通過這些學生宿舍管理員精準上報。
兩年的“安全文明宿舍建設工程”,武漢紡大可謂收獲頗豐,該校在湖北省高校文明宿舍評比中,5間寢室獲評“湖北省級高校示范文明寢室”。
特色宿舍“美顏”更能“美心”。目前,學校將安全文明宿舍管理的書院制建設,寫進黨代會報告和十三五規劃里,期待在深化宿舍建設內涵,在自律、包容、互助、進步等人文環境建設中“潤物細無聲”。(通訊員侯慶尹應芬)
特色宿舍:學習的“場” 成長的“田” 通訊員 侯慶 尹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