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人俱樂部2014年涉足創客教育,其創始人、北京大學碩士劉揚坦言,課程研發確實是一件成本消耗極高的事情。火星人俱樂部有一門名為“小小科學家”的物理科學系列課程。在完成這門課程構建時,來自全國985等各名校的十余位碩士投入了將近一年多的時間來編寫“教學大綱”,“大綱編寫時,我們要考慮到不同年齡孩子的動手能力、接受能力;同時還要考慮不同的課程節點中需要嵌入的知識點,這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前期投入已經超過200萬。”然而,“知識產權的價格卻很廉價”,課程完成之后,被北京市有些中小學以每小時200元的價格引入課堂,“當然,課程盈利模式是可以重復的,但是前期的投入過程卻很漫長,所以有些公司可能就不愿意有這樣的投入和付出。”
創客比賽形成產業鏈條
隨著創客教育的普及,各類創客類比賽也開始越來越多。2014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專門開辟了創客教育為主題的講座;2015年北京市教委主辦了首屆北京市中小學創客秀活動;各類電子信息與智能控制比賽中更是單獨開辟“創客挑戰”環節。
各類比賽為孩子們展示自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平臺,不過記者發現,有些比賽中,在奮力比拼的孩子當中同樣也會出現一些科技公司的身影。一位從事校外創客培訓的人士告訴記者,科技公司出現在創客比賽現場并不是偶然的,這背后其實是有千絲萬縷的利益糾纏。舉例來說,在由某學會牽頭組織創客比賽時,有的科技公司就會主動申請,只要繳納幾百塊錢攤位費,就能在比賽現場擺攤設位,為自己打上個鮮活廣告;還有的公司會以主辦方的身份參與到比賽中來,這類公司在向家長推介自己課程時,就可以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帶給家長們“在我這兒上課的孩子更容易拿獎”的錯覺。“家長們都愿意孩子們能夠多多得獎。所以,只要是創客比賽,現在就很有市場。”該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