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教師對于創客教育中動輒就要引入高大上設備的意義也表達了質疑。“就拿3D打印設備來說吧,不少學校幾十萬買回來之后就放在角落里存灰,學生們也就是新鮮那么一陣兒,至于這么貴的設備到底在學生創客精神的培養上發揮了多么大的作用,真是不好說。”一位從事多年科技教育的老師對記者直言,“不少學校過分強調技術了,成了‘技術壟斷’,創客教育的路都走歪了。”
科技教育公司分一杯羹
與紅火的創客教育相呼應的是各種科技教育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其中有些公司瞅準了“創客教育”這一唐僧肉,都想要分一杯羹。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作為東城區的金鵬科技團校,自然受到了這類公司的關注。六十五中的科技教師李巖對此深有體會,在相對集中的一段時間里,他頻頻收到來自各科技教育公司的推銷電話,“單單是找到我的就有五六家,還有找其他老師的。”這些前來“洽談合作”的公司目的一致,那就是推銷自己公司的“套件”。“學生在動手過程中確實會用到一定的材料,但是公司推銷上來的高級‘套件’,我覺得離學生所需要的創新性還是有一定距離,他們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盈利。”李巖告訴記者,甚至會有公司直白地表示,使用公司套件之后,“會幫您在相關比賽中得到一些成績。”
有人分析稱,企業提供產品或服務,原始出發點是利潤的最大化。但是,單獨地提供課程解決方案是不容易實現盈利的。因此,部分企業為追求利潤,將創客教育與設備配置強行掛鉤,例如將3D打印機與創客教育直接捆綁起來向學校推銷,這也造成了目前設備提供商多、真正有教育內涵的產品和服務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