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退出培訓卻一波三折
李杰開始學習圖片處理課程,這個班有10人左右,雖然現場有老師授課,可是自己基礎不好,跟不上課程內容。之后,課程改為線上教學,學習效果更不理想。
今年1月初,李杰感覺有些不對勁,他聽之前的學員稱,這家公司所推薦的工作收入并不高。正好有同學的銀行卡被扣款,顯示的是“傳幫公司”發來的信息,劃扣名目是“師徒貸”教育貸款。
“我以為是銀行貸款,卻發現這是‘師徒貸’。為什么拿著我們的信息在外面貸款?”李杰決定離開,向該公司提出退學申請。幾經交涉,工作人員告訴他,一共學習了29天,需要交納6414元學費。之前公司發給他的1000元“工資”,也需要歸還。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了解到,另一名剛畢業的女孩王紅(化名)也有類似經歷。她稱,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她退學需要支付貸款額20%的違約金。
據悉,南昌市紅谷灘新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已介入此事。有學員稱,此后該公司的態度已發生變化,同意他們退學,無需支付課程費用,但事情并沒有完全解決。有學員擔心,貸款協議并不在自己手中,以后是否會以“師徒貸”的名義再扣款,是否會影響未來個人信用記錄?他們希望能徹底解除貸款協議。
相關部門初步調查發現企業存在超范圍經營
1月20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前往位于南昌紅谷灘新區的南昌阿甲科技有限公司采訪,該公司一名工作人員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請求。
“我們的事情,我們自己會處理。”這名工作人員說。問及“師徒貸”究竟是什么?對方并未回答。記者在網上進行檢索,未找到準確信息。
這家公司在58同城網站的介紹為:“阿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軟件開發、設計建設的IT互聯網公司。”但并沒有提及該公司涉及培訓業務。
記者查詢到南昌阿甲科技有限公司的信用信息,2017年12月12日才成立,經營范圍包括:計算機軟硬件技術開發、技術服務;計算機技術咨詢、技術開發、技術服務。
記者發現,該公司的總經理李某,與借款協議中的出借人姓名相同。記者試圖求證此事,多次撥打其電話均無法接通。
南昌市紅谷灘新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沙井分局的一名工作人員透露,初步調查發現南昌阿甲科技有限公司存在超范圍經營,已經對該公司下了相關通知。
該公司工作人員曾對學員提到,國內一家知名手機生產企業與該公司有合作,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聯系到這家手機生產企業,對方表示與南昌阿甲科技有限公司沒有任何合作。
記者查詢發現,全國還有多家以各地命名的阿甲科技有限公司,且法定代表人都為同一趙姓者,公司成立時間多為2017年,部分為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