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二:巧列名目“騙”錢
微信網友“彩”向記者反映,身邊有同學在做“淘寶”刷單,加入這份兼職需要交入會費300元,然后以獎勵形式返回,工資日結,有望日入千元。之后發生的事實證明,同學不僅沒有日入千元,還搭進去了300元入會費。
李旭告訴記者,這是暑期比較頻發的詐騙案例,詐騙分子以日結工資或者高薪回報為誘餌,然后再引導“上鉤者”繼續發展其他會員,或者干脆消失不見。
青海省西寧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大群眾應提高自身防騙意識,不要輕信所謂一夜暴富、不勞而獲、在家就能賺大錢、在消費中賺錢等謊言。
此外,有媒體報道反映,有的公司要求求職者先繳納報名費、登記費、資料費、推薦費、注冊費、信息費、保險費、服裝費、培訓費等各種名目費用才可入職或實習,過一段時間再找理由“辭掉”求職者。
微博網友“打傘的魚6666”說:“應聘時遇到讓你繳納各種名目費用或者押金的,能走多遠走多遠,因為這樣的用人單位十有八九都是騙子,小心上了他們的當。”
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李紅提醒求職者,要提高安全意識,保護好個人資料,提防“黑中介”。通過正規的招聘渠道找工作,無論對方提出什么理由,不要輕易給對方匯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