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1日訊(閩南網記者 肖曉錦 林瑩瑩 吳圳烽)蟬鳴漸起,暑期來臨。近日,一場“守護文脈 傳承有我”2025年“世遺少年說”短視頻征集活動,帶著盛夏的熱忱,在泉州大地上掀起一股青少年傳承世遺文化、講述泉州故事的熱潮。
這場由中共泉州市委網信辦、泉州市文物保護中心、泉州市閩南文化促進中心、閩南網等單位聯合打造的文化盛宴,為孩子們鋪就一方嶄新的文化舞臺,讓千年古城的文脈在少年們的詮釋中煥發新生。
“世遺少年說”作品征集,文化傳承進校園
鏡頭里,世遺少年們的文化表達鮮活而熱烈。在《遇見世遺古橋》中,王婧琪小朋友站在洛陽橋頭,用流利的英文講述這座中國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橋的建造智慧;江俞羲小朋友一曲《玉真行·夫為功名》,用童聲唱出千年梨園新韻;邱若芯、吳凱鑫的《愛學閩南話》,把閩南話的聲韻之美,用可愛有趣的方式唱了出來……這些作品像一扇扇窗,讓人們看見新生代與傳統文化對話的無限可能。
活動的熱潮里,泉州各中小學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孩子們化身“文化小使者”,用鏡頭捕捉與文化傳承的動人故事,在創作中觸摸家鄉文化的脈搏,讓熱愛與傳承的種子在心底深深扎根。
納入暑期德育實踐,從課堂融入到日常生活
備受關注的是,泉州市豐澤區第三實驗小學(城東校區)更是將“世遺少年說”列為暑期德育實踐,讓文化傳承的觸角從校園延伸到生活。
“學校是最好的文化基因孵化器。”泉州市豐澤區第三實驗小學(城東校區)副校長吳玫瑰目光堅定地說道。從課堂到生活,從校園到社會,多年來,學校始終以溫暖而堅定的教育實踐,在孩子們心中種下閩南文化、世遺文化、海絲文化、紅色文化的種子,靜待它們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走進清晨的校園,詩韻課上瑯瑯書聲與悠揚清亮、宛轉輕柔的陶笛聲相互交融,作為泉州市豐澤區第三實驗小學(城東校區)必修基礎課,孩子們跟隨韻律,感受著詩詞中的文化精髓。副校長吳玫瑰介紹,學校精心構建的“基礎+特色+研學”三級課程體系,為文化傳承搭建起堅實的框架。美術拓展課上,孩子們雕刻皮影、裁剪紙張,通過皮影戲演繹出采茶女的勤勞、惠安女的堅韌、蟳埔女的獨特。
泉州市豐澤區第三實驗小學(城東校區)還將文化傳承巧妙融入每一個校園生活場景。在這里,開學典禮不只是簡單的儀式,而是一堂生動的文化大課。孩子們提前在假期化身“簪花推薦官”,精心制作彩泥簪花、剪紙拼貼簪花。開學典禮上,他們頭戴自制簪花,手提花燈,在舞臺上自信地展示。微風拂過,孩子們燦爛的笑容與千年簪花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動人畫卷。
走出校園,文化探索之旅同樣精彩。探尋海絲文化研學實踐活動中,孩子們漫步蟳埔村,看蟳埔女頭戴簪花圍,身著花色衣,感受獨特的民俗風情;駐足真武廟,觸摸歷史的磚石,聆聽歲月的故事;穿梭文武坊,驚嘆于閩派建筑的精妙設計。秋季研學活動中,孩子們走進歐樂堡海洋生態科普館、鏡山文創園等,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堅守與創新,優秀文化接力傳承
在泉州的校園里,每一個孩子都是文化傳承的主角,每一次活動都是優秀文化接力的見證。在這份對文化的堅守與創新中,那綿延千年的文化血脈,將綻放出更加耀眼奪目的光芒,照亮孩子們的成長之路,也照亮閩南文化、世遺文化、海絲文化、紅色文化的傳承未來。
【特別關注】
活動主題:“守護文脈 傳承有我” 2025年“世遺少年說”短視頻征集活動
組織單位:中共泉州市委網信辦、泉州市文物保護中心、泉州市閩南文化促進中心、閩南網
支持單位:泉州市網絡傳播協會
征集時間:即日起至9月底
征集對象:活動面向泉州4-12歲少年兒童,廣泛征集“世遺少年說”主題短視頻,可以個人投稿,也可用學校、機構名義投稿。
征集內容:以閩南文化、世遺文化、海絲文化、紅色文化為核心,無論是化身小講解員講述文物歷史故事,傳承非遺技藝,還是用新技術、新媒體、新技能展現文化魅力,亦或開展文化宣講、設計文創……都歡迎用鏡頭分享你守護文脈的點滴行動和傳承文化的生動實踐;
格式:視頻時長1-3分鐘,MP4格式,附文字簡介(含選題緣由、創作思路等基本信息)。
投稿:將作品發送至組織單位郵箱(188595000@qq.com),標題格式為:作品名稱+投稿人姓名或投稿單位名稱+聯系電話。
展播:優秀作品將在閩南網“世遺少年說”展播平臺展播,并向福建日報社全媒體傳播中心東南網、新福建等平臺推送刊發。
期待更多世遺少年拿起鏡頭,讓泉州千年文脈在青春視角里,流淌出更動人的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