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已經放了寒假,佛山市外國語學校的不少學生們還在津津樂道著期末考試的那場PK——期末考試前,記者曾在該校見到學生們的“PK墻”,上面貼滿“挑戰書”和“應戰書”,挑戰者選定挑戰對象后,明確放言要在期末考試中在某科成績上超過對方;被挑戰者則沉著應戰:“我接受你的挑戰,讓我們全力一搏,笑看贏家歸屬。”除學生個人之間的挑戰、應戰外,班級之間也會下戰書進行PK,失敗的班還要給成功的班頒獎。
此舉在火熱進行的同時也被打上一些問號:學生們這樣互相公開挑戰合適嗎?會不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壓力?又該如何將這種挑戰導向良性競爭呢?
“下了挑戰書,學習復習會更有動力。下挑戰書其實相當于為自己設定了努力跳一跳就可以達到的學習目標,你追我趕的同時,也為學習復習增添了一些趣味性。”——佛山市外國語學校初一學生陳同學
“挑戰書”公然貼上外墻 不成功“吃一周生黃瓜”
期末考試前,記者在佛山市外國語學校的多個教室外看到貼滿“挑戰書”的“PK墻”,上面的小紙片分為紅色的“挑戰書”和白色的“應戰書”,比如該校初二年級的黃衍洋同學就挑戰同班的韋杰菲同學,放言期末考試中要在地理、數學兩科的成績上超過韋杰菲,“挑戰書”上寫著“特此下戰書,以表示我的不服”。被挑戰者韋杰菲的“應戰書”是:“我接受你的挑戰,讓我們全力一搏,笑看贏家歸屬。”
“PK墻”兩側分別用大字寫著“挑戰學霸,勇往直前”和“你敢挑戰嗎?”
據了解,該校初中部每個年級的班級內部都有進行這樣的“挑戰”,初三年級一個班的外墻上貼的是“期末宣言”,除了注明自己各科期末考試的目標分數、年級排名、班級排名外,還注明自己要挑戰的對象和獎懲后果。
獎懲后果則五花八門,其中一名學生在宣言中稱:“我要挑戰葉鴻章同學,如果挑戰成功,我獎勵自己去看雪,如果挑戰失敗,我將‘不吃雞了’(一個熱門網游)。”還有學生寫的是:“如果挑戰成功,我就獎勵自己《三年中考五年模擬語文版》,如果失敗,就要反思,多做幾本練習冊鞏固自己。”有的學生甚至痛下決心,稱挑戰成功就獎勵自己周末吃美食,失敗就“吃一周生黃瓜”。
哪一類學生最容易成為被挑戰的對象?據爆料,一般是班上的小組組長或是學科代表。而在年級排名靠前的學霸,則鮮有挑戰者,頗有些“無敵最是寂寞”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