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沮喪的是,這種熱愛并非每個人都有。2015年,一位特崗教師來到萬家山村小,看著岌岌可危的土房校舍、比學生還高的野草,這名大學生連學校都沒進去,寧可退還已享受的免費教育費用并支付違約金,便頭也不回地走了。
“我們不能一走了之,村里娃需要有人去點亮未來。”余國安說,留守的孩子不能冒著安全風險,每天披星戴月走幾個小時去上學。“孩子是平等的,山里的孩子也需要教育。就算只有一個孩子,我也愿意為他講課”。
這種信念讓他和學生的關系超越了師生。對孩子們來說,身體殘疾的余老師就像是下雨時撐開的一把雨傘、迷路后一路找尋來的一束火把,或是饑腸轆轆時煮沸鄉味的一團灶火。
太多的事例見證了這份親人般的感情。
10多年前,有學生家遭受突然的變故,父親去新疆后失聯,母親也改嫁了,留下時年13歲、11歲的兄弟倆相依為命。
他與村小負責人商量減免孩子的學費,把自己用過的教科書給他以少交書本費。他種孩子家的地,把糧食給兄弟倆,他出車禍后,妻子仍堅持種了兩年。
那名堅強的孩子念到了高職,如今在成都的富士康工作。他每次回家都會探望余國安,在余表示想學習電腦時,為他寄來了書籍,余也因此學會了電腦。
他對班上孩子的情況了如指掌,總是主動為未聽懂的學生補課,不收一分錢,“恨不得把懂的知識全都教給他們。”
他的事跡感動了中國,上了央視,很多人通過他的講述,知道了孩子們的艱辛,慷慨解囊。
他的班級中,10人獲得了從小學到大學的生活費資助;4人獲得合計900元的零星資助;兩名學生獲得了3000元的資助。全校學生獲得了央視、浙江天麗爾服飾、廣東林氏木業、深圳獅子會、彭水暖風會等的關注和支持……
他所教班級成績一直位居全縣鄉村小學前列,有近20名學生后來考入大學。他關于做人的教導讓孩子們受惠更多,在普遍“缺少見識”的偏僻鄉村,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人生的引路人。
他贏得了家長的信任。
萬家山村小的教室外就是農地,凜凜寒風中,干枯的玉米稈簌簌抖動,但老鄉們從不在課間耕種,而會等到周末,“寧愿少收糧食,也不潑糞,別臭了老師和孩子。”
余國安獲得了第三屆“馬云鄉村教師獎”,42歲的他第一次乘坐飛機去三亞領獎,記者為他講解如何辦理登機時,這個漢子突然定住了,遠遠地看著不斷升降的飛機,眼噙熱淚地喃喃自語:“要是孩子們也能坐上飛機,那該多好啊!”
生日在1月的他,參加了鄉村教師們的集體生日會。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吃生日蛋糕,第一次看到大海。
在頒獎典禮上,他被推上紅地毯,馬云迎上去俯身和他握手,然后站在他的輪椅旁合影。周圍還有成龍、于丹、孫儷、梁家輝等。那一刻,他是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