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即使是對于不從事教育等特定行業的人,也都有權利和義務對兒童遭受的侵害進行報告。來自公民的舉報應該成為預防和及時發現兒童性侵事件的重要一環。
去年8月,南京火車站猥褻女童事件在網上曝光后,引起全國關注;其后,重慶醫院猥褻女童事件也被曝光。這些事件的共同點在于:雖然旁觀者眾多、卻無人現場報警,是經過網絡的發酵,才得到關注與懲治。
如果發生在公共場合的兒童性侵都不能得到及時報告和制止,那我們更無法期待發生在更隱蔽場所的侵犯被有效監督。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7年11月發布的調查顯示,兒童性侵犯熟人作案高發,在世界各地都高達90%以上,許多就發生家庭內部,長期隱蔽,僅靠執法機構難以及時發現。這就使得民眾自發的監督和報告顯得尤為關鍵,否則,對兒童傷害的關注和保護將無從談起。
就世界范圍而言,兒童性侵害都是一個復雜的難題。無論是事前預防,還是事后救助,都涉及到立法、司法、教育監管、社會保障等各個環節的協同努力,也和民眾的觀念意識、重視程度、知識普及等因素息息相關。只有每一個部門都妥善履行使命、每一個民眾都意識到自己分擔到了一份責任,孩子心理的傷痕,才可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修復與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