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廣西平南縣思旺鎮(zhèn),從出生后不久就沒再見過母親,父親在外打工。她與姐姐、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在離鎮(zhèn)上近20公里的村子里。為了省去徒步四個多小時的路程,在鎮(zhèn)里上小學的她只能住在學校旁邊的托管所里。
也正是在這家名為“天天”的托管所里,小月和9個女孩遭到了宿管老師的長期性侵。她們當中最大的13歲,最小的只有六七歲。
小月的遭遇并非孤例。查閱近年新聞,屢見留守兒童遭遇性侵的悲劇:廣西興業(yè),留守女童自11歲起遭多位村民長期性侵;湖北十堰,11歲留守女童被鄰居多次強奸后服毒自殺;四川自貢,6歲留守女童遭另一位留守未成年人強奸。
2017年9月15日,平南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譚某犯猥褻兒童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性侵者雖然最終得到了法律的懲處,但他留下的傷害和遺憾卻永遠難以挽回。修補孩子們的傷痕,是一場漫長的征程。
【亟待填補的性知識空白】
小月告訴記者,對于發(fā)生的“那些事情”,當時她自己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在受傷害之前,從來沒有人給她講過與防性侵害沾邊的知識,無論家庭還是學校。
采訪中,記者一路經(jīng)過的村落,幾乎見不到青壯年人。留守老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很少與外界交流,田間收成只能勉強度日,供孩子的基本生活所需已是不易。在這些溫飽都難以為繼的留守家庭里,不要說如何正確預防性侵,孩子們往往連最基本的生理發(fā)育知識都難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