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許某等人被叫停后,經勸說,當場歸還3個已取樣的材料袋,并交出54個已寫好植物學名但未取樣的空袋,當日下午,又歸還4袋已取樣標本。至此,許某等三人共計私自取樣7袋,分別屬于7種不同的植物標本。據徐館長介紹,此次受損標本多達12份,其中嚴重損傷4份,中度損傷5份,輕度損傷1份。
受損標本較多,具體損失正在評估中
據了解,在這12份受損標本中歷史最久的是1934年采集于河北省的羊茅Festuca ovina L.受損最嚴重的是1953年采集于黑龍江省的雅庫羊茅Festuca jacutica Drob.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在損壞的標本中有一份葦狀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er是1985年采集于為美國,據介紹,這是該館與美國交換的標本,十分珍貴。從殘缺的標本上,記者看到,雅庫羊茅的種子花序已經所剩無幾,這樣的情況是否還能修復?標本館工作人員表示,因為葉片和種子花序沒有被損壞揉碎,用膠水粘貼后再以針線進行縫補,尚可進行修復。
徐館長表示,事發后,他們與該副教授及兩名學生所在學校取得了聯系,學校校長和書記也非常重視,“他們針對此事也正在進一步調查。”事后,許某本人也曾多次表示歉意,但徐館長認為,標本館是國家的財產,是社會的財產,是一個基礎的科研資料,不是說對某個人表示歉意就解決問題的事。“現在研究所領導一方面,和對方進行溝通,另一方面,正在商討評估損失。”徐館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