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難
玩具被搶該不該反抗
剛上幼兒園第三天,小熊就把同班的小朋友給咬了。
“你為什么咬人?”小熊的媽媽震驚又憤怒,還有點納悶,自己家孩子從來沒有咬人的毛病啊。
從小熊斷斷續續的描述中,媽媽才終于弄明白了事情的經過。原來,小熊在幼兒園玩玩具的過程中,同班的小朋友伸手去搶他的玩具。雖然小熊明確表示這是自己的玩具,等自己玩完可以給小朋友玩,或者一起玩。但小朋友卻不聽小熊的話,追著小熊跑了好幾圈,最終把小熊按在了地上,伸手搶走了他的玩具。情急之下,小熊一口就咬在了小朋友的胳膊上,小朋友哇的一聲哭了。
“就算小朋友搶你的玩具,你也不可以咬人啊。”媽媽訓斥小熊。“那如果又有小朋友搶我玩具,我搶不過他,怎么辦?”小熊委屈地哭了。
咬人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每次都勉強孩子一定把自己的玩具讓給別的小朋友,孩子肯定會覺得特別委屈;鼓勵孩子把玩具搶回來嗎,似乎也不太對。想了半天,媽媽實在想不出來到底該怎么應對,只好告訴小熊,下次遇到這種事,立刻大聲叫老師幫忙好了。
老師的話
“今天在幼兒園有人欺負你了嗎?”一些家長在孩子放學后,總愿意問上這么一句。其實,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可能都無法正確理解“欺負”這個詞的含義,或者根本記不住今天在幼兒園發生了什么。有的小孩甚至會誤以為,老師中午給他盛了他不愛吃的青菜,就是欺負他了。或是小伙伴沒看出來他今天畫的畫是什么內容,就覺得小伙伴欺負他了。但是家長這么一問,很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更不愿意去幼兒園了。
孩子在幼兒園與同伴產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事。當孩子之間出現小沖突、小矛盾的時候,家長沒有必要過早介入、過多干涉,而應該讓兩個孩子先自行溝通,從而促進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不過,如果沖突“升級”到孩子無法自行解決的程度,那么就要立刻向老師尋求幫助,而不是用“武力”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