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青年就業觀
美國
大部分美國大學生對畢業求職擁有一顆“平常心”。他們認為,“首先是有活可干”,“找工作的態度應該是有活就干”。
美國大學生獨立意識較強。很多人從小就打零工掙錢,大學階段往往需要依靠教育貸款來支付高昂的學費,畢業后一般還欠著高額的教育貸款。對他們來說,畢業后能有一份工作,獨立養活自己,不再依靠父母,才是最重要的事。
另外,美國大學生普遍都對未來有一番個性化的規劃。他們的眼光長遠,想著積累經驗后在謀更好的發展,因此他們并不太在意第一份工作是否專業對口。而另一部分美國大學生則計劃等具備一定經濟基礎后,在繼續深造,重新學習就業前景更好的專業。
德國
德國青年并不認為只有考上大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德國青年自主意識很強,在選擇職業時,他們非常重視工作是否與自己的興趣相投,而不會過分在意能否通過這份工作獲得更高的收入和社會地位。
德國人常說,德國之所以能向世界輸出這么多優質的產品,就在于德國擁有了大批優秀的技術人才。而許多德國年輕人的擇業觀和價值觀就是:不上大學而讀職業教育,不當公務員而更愿意當一名工人。
在教育發達的德國,大部分初中畢業生會選擇職業教育,成為社會需要的各類專門人才,而非通過上高中然后進入大學深造。德國人認為,去工廠當工人,同樣能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尊重,獲得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也都很高。
法國
法國巴黎銀行與咨詢機構“博森計劃”2015年聯合開展過一項調查,向3200名15至20歲的青少年發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這些法國年輕人雖然不愿意去公司打工,但并不敵視公司,他們有自己的參照標準和個人要求。
調查報告稱,盡管工資仍然是吸引法國年輕人的最重要因素,但其他因素也影響著法國年輕人的求職方向。在同等職位的條件下,他們更傾向于選擇“最有趣”、“最講道理”甚至“最國際化”的公司。有六成受訪者表示考慮過到國外求職。
另外,法國當代青年的創業熱情也很高漲。每10位受訪的年輕人中就有4位表示計劃在未來自主創業。這些法國年輕人不認可現有的企業模式,因而想創立屬于自己的新模式。該調查結果還顯示,53%的受訪者傾向于自己當老板,而不是受雇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