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現如今,網絡授課受到不少學生和家長的青睞。只要支付相應費用,不管是哪門學科都可以在網上聽到在線課程。隨著網絡授課的普及,網絡在線授課教師這一新興職業也應運而生。
近日,有媒體報道:不久前,江蘇蘇州一位名叫史金霞的語文老師從她任教的公辦學校辭職,隨后成為一名全職網絡在線授課教師。史金霞曾擔任該校高中部語文教研組長,同時也是一位專欄作家,她的主動離職引發輿論的廣泛關注。
史金霞辭職前是蘇州一所公辦學校的語文教師。2013年,在朋友的推薦下開始接觸線上教育并開設自己的公益課程,“當時一個朋友,他跟我講線上教育是個新領域,應該嘗試一下。然后我就到他所在的網上開公益的線上課,面向全國中學生、大學生講讀書,學生家長講親子關系。13年時,我們就感到線上教育的確是太好了,而且覺得自己非常適合做線上教育。”
2016年1月,史金霞開始在某線上教育平臺開設收費課程,主講閱讀、寫作、鑒賞等內容,受到不少人的歡迎。
史金霞表示聽課的人非常多,“而且范圍最廣。小到小學生,大到學生家長、中小學教師、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都有。因為我開的課就是人文素養的課,以閱讀、寫作和鑒賞三個板塊為主要課程。”
史金霞說,她的網絡授課完全公開化,也用真名和真實圖像。正因為如此,引發了爭議,甚至被舉報“違規有償授課”。
史金霞說:“我們校長都跟我講,其實我能理解你,也能理解舉報人的心情。包括教育局也說沒有辦法,有人舉報我們就得解決這件事情,我就給他們區分性質和定義。”
在史金霞看來,自己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線上授課,而且內容也并非像一些針對考試培訓的家教輔導,這和有償補課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打個比方,我接受平臺邀請去上課,跟我接受雜志社邀請給他們寫專欄,接受某個活動邀請做場報告,性質是一樣的。是在傳播一種好的東西,傳播教育理想,傳播人文東西,只不過用的方式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