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缺乏申訴渠道,之前的所有溝通都無功而返,現(xiàn)實情況是,提出過異議的家長,他的小孩受到了加倍的懲罰;
二是擔心投訴以后遭到老師報復,因為劉老師是三年級的級長,就算調(diào)換到其它班級,在學校也會受到排擠;
三是擔心孩子在學校待不下去,而轉校自己又沒有這樣的精力和能力……各種顧慮交織在一起,凝結為一聲嘆息。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這個班級從一年級起,學生、家長和老師之間就爆發(fā)過矛盾和沖突。
當時一些家長打算以聯(lián)名信的方式,向學校提出申請,但因為有一位家長向班主任告密,導致最終不了了之。
有家長向記者提供了一次家長會的現(xiàn)場錄音
在第一學期的家長會上,有家長質疑老師授權班干部管理學生,但又對班干部的權利不加以限制,導致一年級的小學生受到同班“領導 ”的各種體罰:一百個深蹲,上百個俯臥撐,廁所門口罰站……
最終的結果是,家長會后,對老師的教育方式提出質疑的家長帶著孩子轉學到了番禺,每天早晚多花一兩個小時接送孩子上學。
她認為,被老師授予權利的“小班干部”也是事件的“受害者”。
因為,他們有可能在對學生體罰的過程中、發(fā)展成為校園欺凌的霸主。
這位家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很慶幸自己的決定,因為住在水蔭路同一個小區(qū)里的家長們,每天都會吐槽老師“變本加厲”,而自己雖然付出大量的時間,“孩子卻感受到了上學的快樂。”
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幾個家長能付出這樣的時間和精力。
對于班主任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家長持有不同看法,有的認為這就是中國式的教育,自己就是這樣被教育長大的,罰一下又怎么樣了?老師又沒有犯法,家長小題大做罷了;有的則認為孩子一看到老師就戰(zhàn)戰(zhàn)兢兢,連學校都不愿意去、影響學習;有的認為老師的管理方式不可理喻,責任連坐,懲罰任意無度,鼓勵孩子互相打小報告彼此揭發(fā),班級告密成風,教育方式激發(fā)了人性的陰暗面,影響孩子的一生。
而對于家長們的不同意見,劉老師的說法是“我已經(jīng)在教育領域干了二十多年了,輪不到你來指教我怎么教。
您是否贊同這位老師的教育方式?
您是否遇到過這樣的老師?
如果您的孩子遇到這樣的班主任,
您會怎么做?
如果您也是教育工作者,
您怎么看這位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