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秦玉友介紹,師范畢業生的選擇傾向和在職教師的流動傾向,影響著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有中小學教師資格的畢業生,一般會優先選擇大城市的學校,其次會選擇中小城市學校、縣鎮學校,最后才會考慮農村學校。而在不同的農村學校之間,教師們往往也更傾向于排除掉偏遠地區的小規模學校。
農村中小學的教師,尤其是優秀教師,也存在著從偏遠向中心、從鄉村向城市流動的傾向,這加劇了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的素質困境。
他在調研中還聽到,四川省某鄉鎮中心小學教師抱怨:“我們去年剛漲了400元工資。結果后來一說要體現傾向艱苦地區,把我們又調了回去,變成了300元,聽說縣城老師降得更多。”
用劉明興教授的話說,教師面臨的問題很多,最明顯最嚴峻的問題,是“工資體制比較僵化”,對教師的激勵效果很弱,導致鄉村教師流失率高。
徐老師支教的村小,坐落在鄉鎮東南面最偏遠的山旮旯里,貴州山區地勢復雜,山高坡陡,氣候惡劣。周圍都是土路,一旦下雨,就“特別讓人惱火”。學校里有6個年級,64個學生,卻只有6個老師。
“村小基本留不住老師,好多學校都是當地周邊的老教師在撐著。要留住村校,關鍵還是在于教師。沒有教師,一切希望都會落空而成為空談。”徐老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