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元不是小數目,我們看老人年紀又比較大,怕是遇到了詐騙。”柜臺工作人員問道:“這筆錢是干什么的?認不認識對方?”老人回答說是買藥的。
什么藥這么貴?銀行工作人員覺得情況可疑,一邊勸說老人,一邊叫來了保安和黃經理。經理把老人帶去了經理室慢慢了解情況,同時,通過石牌轄區的警銀聯動微信群,向群里的石牌派出所的民警反映了這個情況。5分鐘內,民警就趕到了現場。
客戶經理室里,黃經理從跟老人的聊天中得知,老人接到一個勸她買保健品的電話,對方幾番“洗腦”,老人決定花20萬元買對方的保健品,以升級為“榮譽會員”。黃經理一聽,老人顯然被騙了,便勸老人不要轉賬。老人一聽,情緒激動,連連說:“你們不用管我!我的錢是我自愿存在銀行的,我現在要取出來,即使損失也是我自愿的,我的錢不關你們的事!”
無奈之下,經理請來了銀行行長、其他同事一起幫忙相勸,民警也耐心勸阻,老人都不聽。最終,民警找到了老人的女兒,請家屬到場幫忙勸說,老人才終于放棄轉賬。
分析:
為何大學生屢屢中招被騙?
為何大學生屢屢中招被騙?“大學生涉世未深,分辨能力不強,想法天真。”資深警官分析,缺乏社會經驗和辨別能力是大學生容易上當受騙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