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詐騙警情中,刷信譽、網上購物、冒充關系人三類警情數位列前三,占比分別為39.4%、29.6%和9.2%。而在電話詐騙警情中,冒充銀行淘寶客服、冒充關系人、假身份(公檢法、郵局等)三類警情數居多,占比分別為52.4%、21%、14.3%。
案例一:
準大學生微博抽獎
暑期工薪水被騙光
“覺得挺丟人的,都一準大學生了,還這樣被人騙,自己特別生氣。”廣州某高校一名大二女生小西(化名)講述了她的被騙經歷。高考結束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她開始打暑期工。一天在玩微博時,小西收到一條私信,“官方系統發來的,讓填寫一份個人信息表參加抽獎,姓名、手機號、銀行卡、家庭住址等都要寫。”
填完之后,小西就沒把這當回事,覺得自己不可能被抽中。誰知次日,她收到了一條私信,告知她被抽中了一等獎。除了8000元現金外還有豐厚的實物獎品,加起來價值好幾萬元。但一看到還需繳納稅金,小西就沒再理會。第三天,她接到一個電話,號碼歸屬地是北京。對方強調獲獎者一定得交近3000元個人所得稅。“當時我剛拿到暑期工的工資,一想到要交錢就說不要獎品了。”小西說,“對方稱不行,這種行為觸犯了法律條例,會帶我回去調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