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哪種情況,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不參加中國高考、以出國留學為未來方向”。所以,如果這么說呢,肯定會有些“土豪”家長,因為人家也會希望孩子出國接受教育。
以前的國際學校,所謂的“土豪”家長多不多,我不太清楚。起碼現在的國際學校,“土豪”家長不是主流。我以后的文章會介紹,國際學校對家長的英文要求也很高,如果家長不會英文,看不懂孩子成績單、無法與老師交流,也很麻煩。大多數國際學校的家長英文都有一定基礎,如果英文還不錯,那這個“土豪”就是“洋豪”了。
根據我的觀察,一個趨勢是,很多外企人員、企業管理人員(包括外企、民企、國企)、或是專業人士(比如律師、會計師)、或是有國外留學、工作經歷的人群在考慮孩子教育問題時,逐漸將國際學校納入了考慮范圍,而且逐漸呈現低齡的趨勢。最近,有三個朋友向我咨詢國際學校的問題,每次熱火朝天先微信、后電話溝通一、兩個小時。一問孩子具體情況,出乎我預料。三個媽媽的孩子最大的三歲半,最小的兩歲半。從幼兒園階段就琢磨是上國際小學或還是買學區房上公立名校了。未雨綢繆到提前三年。
所以,你這邊還覺得“土豪”不“土豪”呢?在我眼中,就是另外一群“焦慮的中國媽媽”,只不過將“輸不起的起跑線”劃在了另外一條跑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