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觀點是,“人是社會的人”。
這個意思是,無論現在,還是未來,孩子的身邊都會有各種各樣的人。你不可能給孩子找到一個“無菌”的真空環境。而且,能與各種各樣的人保持良好關系也是一種很強的社交、溝通能力。
對于孩子的教育,比如性格的養成,我的一個觀點是家庭的影響、父母的“言傳身教”遠遠大于外部因素,比如學校的影響。這里不展開。
我了解的國際學校,在學校里要穿統一的校服,學校內不允許使用手機,小賣部也沒有太多可買的東西,所以孩子也沒有多少攀比、炫富的機會。大多數家長,即使是“土豪”,也都是希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無論孩子上的是公立學校,還是國際學校,這點沒有差別。
當然,國際學校與公立的一個區別是,國際學校的老師也會提醒你要認真學習,但最終每個學生投入多少精力在學習上還要靠自己,國際學校的老師不會像公立學校的老師那樣死乞白賴地要求每個孩子達到老師的要求。但是,國際學校一般都用專用的網站管理學生的學業進度,在上面每個學科老師會將每個學生作業的內容、進度、得分登在上面,家長也有帳號,所以每天訪問網站就可了解自己的孩子詳細的學業進度,比如,哪項作業沒交,哪項作業得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