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我就把別人交給奧數和補習的時間交給了以英語閱讀為主的各種興趣體驗,我倒不覺得痛苦和吃力,相反非常有趣。主要因為我陪著一起看過的英語書都特別好看,充滿奇思妙想,最大的功勞是,不用我多嘮叨,書本里就已經傳遞了足夠的有關“愛、陪伴、分享、獨立思考和各種好習慣”的三觀。
我們的轉學是在考慮再三后,決定盡早進入系統的美國小學的學習,新學校離家近,每天保證中文課,有已經轉過去的同學的經驗分享,學校近幾年IB的成績也不錯。我身邊有體制內一路求學長大的小朋友,很多都非常優秀。中文是他們的強勢母語,英文也很棒,思辨能力一流。這些閃光的背后都是每個家庭付出的努力,不是僅僅依靠學校,或者朋友圈發發牢騷打打字可以解決的。
豆豆媽 孩子三年級 海淀牛校轉國際學校
xx是海淀家長圈中最受追捧的幾大名校之一,很多家長為了這個學校不惜提前幾年買學區房。進xx一年,各種感受,五味雜陳。二年級一開學,xx變成了一所5000余學生的巨無霸學校。在這里,其實大家都在混,但是其實孩子和家長真的是很累,豆們每天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在了學校里,老師來了也是混,還經常拿動畫片對付。。。。。。然后某一天,我突然想,我真的不想和他們混下去了,我浪費這時間讓他們折磨孩子干嘛?我又開始考慮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