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是中小學生平時上學統一穿著的服飾。針對貧困生購買校服,目前各地基本采用減免費用的形式。近日,江蘇一家校服企業因為給予浙江的5所學校6萬余元“貧困生助學基金”,涉嫌商業賄賂,被浙江杭州某區的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10萬元。對此處罰,該企業提出不同意見,昨天(22日)在其官網發布聲明,稱減免貧困生校服款不屬于商業行為,更不涉及不正當競爭,并表示將于近日正式提起行政復議。
處罰緣由
減免貧困生的校服款,當助學金返給學校
記者從這份杭州某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上了解到,2018年7月13日,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該區某小學進行檢查,發現學校的學生校服供應商——一家江蘇校服企業存在以“貧困生助學基金”名義向學校返利的行為,經初步調查,當事人的行為涉嫌商業賄賂。2018年7月23日,經領導批準后立案調查。
經查,這家校服企業自2012年開始參加該區教育系統各中小學學生校服招投標競標活動,截至2018年8月,累計獲得18所學校的校服采購業務。在與以上這些學校開展招投標業務簽訂校服采購合同過程中,這家公司為確保合同的簽訂、履行,與其中的5所學校達成了根據校服交易額返點給校方的約定(3所學校書面約定,2所學??陬^約定),截至查獲時止,共計返給5所學校62133.25元。
市場監管部門調查發現,該公司通常與學校簽訂補充協議,將校服款的1%到2%的返點扣除,存在學??倓罩魅位驎嫷乃饺速~戶。截至查獲時止,有一所學校未發放過返點款項給貧困生。其余學校稱已經將返點款項發放給貧困學生,其中一些學校提供了受資助學生的簽名明細作為書面證明材料。
企業回應
捐助流程不規范,但不屬于“商業賄賂”
對于貧困生校服費用減免為何采用約定一定比例的“助學基金”的形式?該企業一位負責人解釋說,當時企業在當地采取這種減免形式,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方面企業不掌握各學校貧困生情況,而學校在預訂校服時也無法預知新生中貧困生的數量,一般會按照往年的比例進行預估;另一方面如果雙方公示貧困生名單,有違捐贈初衷。如果學校當年沒有貧困生,這筆錢就預留,用作往后校服訂購過程中需要減免的學生費用。
那么這種模式在其他地區也是這樣操作的嗎?“只要有學校列出貧困生,就照常減免。”這位負責人表示,他們目前的業務范圍覆蓋全國31個省,目前只有部分地區有明文規定,而浙江轉發《關于進一步管理校園服飾采購的意見》,鼓勵中標的校服企業按一定比例給予捐贈。
昨天,這家企業在其官網發布聲明,稱其“校服捐助”的目的是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穿上校服”。雖然捐助流程不規范,并給地方執法單位造成了誤解,但無關商業利益考量,更不屬于“商業賄賂”。公司將依法依規向有關部門遞交行政處罰復議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