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花銷不菲留學還需理性
陳希很慶幸,相比于美國其他高校,克拉克大學傳播學專業的學費沒有“貴到離譜”,她告訴記者:“一年學費加住宿費,大概10萬元人民幣(下同)左右。”陳希估算自己在美國兩年,各種花銷加起來,大概需要花40萬元左右。“出國讀書還是挺貴的,雖然我沒看出來父母覺得壓力大,但40萬元不是小數目。”陳希坦言,自己在美國的生活很單調,“學習任務繁重,壓力挺大的。也不想花太多錢,能省一點兒是一點兒”。
胡曼計算了一下,自己在英國留學的一年里,學費加生活費總花銷在35萬元左右。“算出這個數字的時候,我挺驚訝的。”胡曼坦言,當時她的母親為了供她出國,賣掉了一套房子。“媽媽說,與其留著房子,不如把錢投入在我最好的年紀。她支持我出國開開眼界,更不希望我被學歷所困擾。”
“出國留學的學生家里都是資金比較充足的。”浙江一家留學機構的工作人員晶晶告訴記者,“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去美國留學年均花費20萬元到60萬元不等,去英國留學年均花費25萬元到50萬元不等,去澳洲留學年均花費25萬元到40萬元不等。”晶晶介紹,國外高校學費高低不一,私立學校學費較高。“如果想在國外生活得舒適一些,生活費也會比較高。”她也表示,自己接觸到的要出國讀研的學生普遍比較成熟,對未來的學習和職業規劃比較清晰。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數據結果顯示,74.05%的受訪者表示出國總花銷或預計花銷在30萬元到50萬元,16.41%的受訪者表示在50萬元到100萬元,9.54%的受訪者表示在100萬元以上。
盡管出國花銷不菲,但于鵬認為,自己所學的化學專業,海歸在求職上還是有優勢的。“據我所知,一些用人單位會認為國外名校的學位比國內名校的學位更有含金量,外企也會更看好海歸。”于鵬說。
陳天則表示,自己所學的專業技術在美國更前沿一些,“學成之后,我還是會回北京。希望到時我能順利拿到一張進入北京的‘門票’。”
在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李奇看來,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需求也呈現多元化。1999年高校擴招后,高等教育發展加快,發展快的同時,在就業和滿足多元化的需求方面會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學生出于多種考慮,會選擇去國外的大學就讀,以獲得更好的發展。
近年,隨著留學信息越來越開放,中國的留學生和家長對于留學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逐漸走出了盲目跟風的誤區,留學的選擇也越來越趨于理性。
李奇建議,出國留學前,一定要思考自己想追求什么,想實現什么樣的潛力,能夠對國內和國外的學習環境有一個比較清楚的了解,再作出有利于自身發展的選擇。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受訪者王媛、陳希、胡曼、陳天、于鵬、晶晶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