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校長助理曾路:
建設城市品牌讓更多人知道泉州
出生于1960年的曾路,在泉州工作30多年,對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他說,泉州有很多優質資源,不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且傳承得不錯,還有活躍的民營企業等,這些都是很不錯的優勢。
“酒香也怕巷子深,泉州城市傳播力度不夠”,作為品牌建設方面的專家,曾路表示,說到廈門,很多外地人都知道它是座漂亮的花園城市,是由鼓浪嶼等知名景點鑄就而成的旅游城市。而說到石獅、晉江,它的知名度或還超過泉州。曾看過一檔節目叫《荔紅時節話泉州》,結果拍攝點卻選在莆田,看后覺得很尷尬。
由此,曾路認為,泉州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但不能關在房內孤芳自賞,而要學習廈門的傳播意識。泉州把城市發展當做發展戰略的同時,要打響城市品牌,當然這是個系統工程。
他建議,可把泉州所有的優點展示處理,分析下哪個是泉州獨有的,如何發揚光大。這是關鍵性問題,可做個專門的調查,調查對象多樣化,如新老泉州人、社會各界人士、專家學者等。
其次,城市品牌培育推廣需策略。比如說,清源山老君巖,可結合故事將品牌持續培育,并通過各種媒體、網絡等渠道傳播價值。
再者,傳播要有創意,要有新鮮感,這個品牌能代表泉州,能讓沒到泉州的人,都知道泉州有什么。為此,可成立城市品牌戰略委員會,由政府牽頭,由政府部門人員、企業界人士、文化界人士、傳媒界人士、專家學者等構成,給泉州品牌建設出謀劃策。
泉州文化資源像許多珍珠散落在各個地方,要系統化整合,才能深化人心。
泉州市文聯副主席、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陳瑞統:
部門對接合作文化軟硬件都得保護
泉州的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歷史文化積淀很豐厚。但目前,許多資源像珍珠一樣散落在各個地方,一定要系統化、系列化,才能深化人們的印象,不容易分散、疏忽。
同時,政府要強化宣傳,打造品牌。以古都西安為例,兵馬俑就是西安的文化品牌,品牌打造好了,別人才不會輕易拿過去。現在全國誰敢說兵馬俑不是在西安,而是在別的地方?
當然,保護還應該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進行。硬件方面就是對歷史建筑,如古建筑、橋梁、石塔等有形資源的保護;軟件保護,則是對歷史文獻的記載,對歷史資源的出版、研究等。這樣才能保護和傳承文化,使之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消逝,也不容易模糊,也就可以避免出現烏龍事件的尷尬局面。
陳瑞統還認為,泉州文化要重視傳承和創新。同時,對于泉州歷史文化資源,最好一個階段能做一些專題性學術研究,把成果加以總結、提煉、升華。
另外,目前泉州文化沒有形成一條龍、鏈條式,部門之間的對接、聯系、合作做得不夠。他說,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旅游主要就是看文化,怎么形成和諧的對接、合作,是政府和部門應該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