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毛翰:
泉州的賣點是文化要與旅游有效結合
老家湖北的毛翰,來泉州已經有12個年頭,成了地道的泉州人。這些年,他為泉州寫過不少文章。在他看來,泉州和廈門相鄰,廈門崛起后,泉州難免黯然失色。不過,他覺得,泉州應該要有自信。因為,小城有小城的動人之處,泉州城市和文化就像泉州的茶,是要慢慢品的。
毛翰說,泉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不是廈門可以比的。事實上,廈門旅游2天就夠了,第一天逛逛鼓浪嶼,第二天看看島內。泉州則不然,有許多文化資源,在小街小巷中漫步,隨處都可遇見文化,可以體會不一樣的風景。
泉州的文化推廣還應該跟旅游有效結合起來。旅游除了看山水,就是看文化。泉州的山水比不上全國其他的地方,就以文化為賣點。泉州的旅游景點足夠多,許多都是歷史文化遺產,政府應該將泉州所有的旅游資源做個盤點,而后整體推廣。
當然,目前文化景點還沒得到充分宣傳。毛翰認為,泉州應該有首自己的歌,廈門就有首鼓浪嶼之歌,許多外地人都知道,對廈門的宣傳意義很大。此前,毛翰就曾為泉州寫過一首歌——
《家在泉州》
海邊有一座山,山中有一道泉,
自從盤古開天地,流淌了多少年。
有泉山也綠,有泉海也藍,
山海環抱一座城,泉州是我家園。
海邊有一座山,山中有一道泉,
自從海上生明月,流淌了多少年。
有泉就有人煙,有泉就有神仙,
人間仙境一座城,泉州是我家園。
海邊有一座山,山中有一道泉,
自從海上有絲綢路,又過了多少年。
文化是人造就,山水本天然,
天人合一一座城,泉州是我家園。
泉州文化好比半老徐娘,雖然經驗豐富,卻得不到市場的肯定,廈門文化技藝不一定深,但年輕漂亮,在推廣上吸引眼球。
戴日強(新浪微博認證“作家、全版權經紀人,盛大文學小說閱讀網主編”):
結合影視宣傳將文化資產轉化給推廣市場
85后的戴日強是地地道道的泉州人,高中之前都在泉州生活。由于父親是南安當地漆畫工藝師傅,對于閩南文化,戴日強從小有一種特殊的情愫,加上目前他從事文化和影視行業,對于泉州傳統文化,也少不了關注。
他發現,泉州文化資源豐富,卻沒有好好推廣。以他父親的漆畫工藝來說,這是閩南特有的傳統文化,如今反而是臺灣熱衷推廣這一技藝,在宣傳上做得很好,老家那邊已沒什么年輕人傳承。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泉州文化的現狀。他說,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泉州文化好比半老徐娘,雖然經驗豐富,卻得不到市場的肯定,廈門文化技藝不一定深,但年輕漂亮,在推廣上吸引眼球。
背后的原因,他覺得主要是沒有將文化資產轉化給推廣市場。這方面,值得泉州深思。作為熱愛泉州的年輕人,他也曾想過來泉州拍一部影視劇,但因無人響應,有心無力。
他建議,從閩南文化是“中華古文化活化石”著手,并集合閩南臺灣文化共同體,深化“閩臺”概念;同時,結合時下最廣闊的影視宣傳,以宣傳推動文化資源整合、傳播。
酒香也怕巷子深,泉州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但不能關在房內孤芳自賞,而要學習廈門的傳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