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智敏與黃老伯聊天
講述人:黃老伯
采訪整理/攝影: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葉炳文
家住永春湖洋鎮的黃老伯今年已經72歲,兒子都外出經商了,平時幾乎是老人家自己生活。在湖洋鎮,大量青壯年人口都外出打工,像黃老伯這樣留守在家的老人很多。數據顯示,湖洋鎮全鎮有43000多人,現實際居住的僅萬余人。
永春民警潘智敏自2003年到湖洋派出所任副所長后,開始幫扶留守老人和兒童,到留守老人和兒童家里,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問題。潘智敏還將留守兒童組織起來,輔導他們學習,教他們學會保護自己。
幫村民守住雞鴨
都是很大功勞了
我們湖洋鎮,年輕人大多長年在外,家里常住的幾乎是老人與兒童。最擔心的,就是時常有小偷跑來偷雞偷鴨偷豬等。
幾只雞、一頭豬,算起來并不是很值錢,但對我們農民來說,卻是主要的家當。一年辛辛苦苦,也就是這些產出了。這幾年,不時有外地的小年輕,租車到村里偷東西,老人們防都防不住。
潘智敏副所長2003年到湖洋派出所工作,我們就經常看到他。他都是穿著便裝到各村走訪,問我們村民有沒有發生被盜或者看到可疑人員進村子。真遇到有案件時,他出警也最快。
作為一名警察,保一方平安是分內事,但潘智敏多年來,還設法幫助老人、孩子。清白村有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也是子女長年在外,老人又體弱多病,潘智敏就時常到他家去“串門”,換燈泡、修水龍頭什么的,還上門拍照辦身份證。
潘智敏發放警民愛心卡、戶口便民卡時,還將很多孤寡老人的電話寫在記事本里,不時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主動幫忙與衛生院聯系,幫他們開綠色通道。
農村困難群眾多
民警常捐款捐物
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百姓之事無小事”。鎮里有個叫小鳳的女孩,剛出生時被親生父母遺棄,后被湖洋一對夫妻抱養。不幸的是,養父養母又雙雙早逝,20歲的小鳳要嫁人了,卻因無戶口辦不了結婚手續。
副所長知道這事后,到村里去了多次,調查早年的事實,為她解決落戶、辦證等困難。
在基層,尤其是農村的民警,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群眾,民警們自己也看不下去,要自掏腰包幫助他們。湖洋白云村的黃小妹、黃小花兩姐妹,父親早逝母親改嫁,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面臨輟學困境。后來,民警們還自掏腰包資助姐妹倆上學,給她們家送去食油、大米等用品。
□民警名片
潘智敏,1977年4月出生,永春人。畢業于華東政法大學。1996年到永春縣公安局工作,現任永春湖洋派出所副所長,從警16年。在同事看來,他工作認真、辦事嚴謹,樂于幫助困難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