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專題 > 專題資訊 > 正文

軍事戰略專家喬良:維護我國海洋利益需要航母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09-25 17:54 http://www.413629.com/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

  
三聯生活周刊201125期封面


美國“福特級”航母


2010年7月21日,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抵達韓國釜山港,準備參加從25日開始的美韓聯合軍演
軍事戰略專家喬良少將

中國海軍的未來之路
什么樣的航母

  2011年6月7日,國內很多網站在首要位置上刊登了這個標題:《總參謀長首度證實中國正建航母》。文章說,中國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在訪美前接受香港某報專訪時,首次公開證實,中國正在建造航空母艦。這也使得多年來秘而不宣而又被熱議不止的航母話題,再度成為焦點。其實在此之前——2009年3月,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在北京會見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時曾說:“大國中沒有航空母艦的只有中國,中國不可能永遠沒有航空母艦。”這一表態迅速被媒體解讀為“中國防務首腦首次明確表示將建造航母”。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第一艘航母終將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向世人展露它的真顏。

  已走過百年的航空母艦,是20世紀工業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最集中體現。自從“二戰”期間建立起主宰海洋的“霸主”地位后,此后幾十年,無論在軍事作戰和戰略威懾,還是在海嘯、地震救援這樣的非軍事行動中,這個海上“巨無霸”都繼續發揮著它無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有9個——美國、俄羅斯、印度、英國、法國、意大利、泰國、西班牙、巴西,在這些國家中,一共擁有12艘現役航母的美國,無疑形成了世界上無人可與之抗御的海上霸主。美國現有的航母水平本就領先于其他國家至少二三十年,而正在建造的“福特級”航母又將差距進一步擴大,甚至把別國遠遠甩在身后:其采用的全新核動力,可以維持50年,艦載機也將采用最新的四代機F35-C,它們不但可以超音速巡航,而且隱身效果極好,艦上將全部使用激光武器。按照美國的計劃,一共要建造10艘這樣的“福特級”航母,以替換現在的10艘。如果這個計劃可以持續地投入推行,第一艘將于2014或2015年服役,服役后按50年壽命,到2064年才會結束使命;最后一艘將于2048年服役,如果再服役50年——由此可以預見,21世紀還將是航空母艦稱霸天下的世紀。

  因為種種歷史原因,中國直到21世紀初才開始啟動航母工程。采用蒸汽動力、有6萬噸重的“瓦良格號”僅屬于中型航母,而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早在1961年就下水服役了,現在已經過了50年,我們至今還達不到制造那樣航母的水平。從艦載機數量看,相比美國能搭載100多架戰機的航母,“瓦良格號”的甲板上只能承載三四十架。所以陳炳德總參謀長也坦言,中國的航母比美國的差了遠不止20年。但是,對中國而言,最重要的意義,還是在于實現了航母從“0”到“1”的本質性跨越。只有在“1”的基礎上,才有實現追趕的基礎與條件。

  關鍵的是,從“瓦良格號”始,我們是否真正充分意識到了:一個崛起的中國,它的可持續性發展,必須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為之護航。在這個弱肉強食越演越烈的世界上,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護衛,和平只是奢求。而航母,是一個國家工業體系、軍事力量最突出的象征,中國有1.8萬多公里的海岸線,1萬多個大小島嶼,近300萬平方公里的領海,為什么要航母已不再成為一個問題。我們要討論的是,以“瓦良格號”為“1”,海軍的強軍之路,究竟還要什么樣的航母。

  中華民族被欺凌的日子早就成為過去,我們應該有一支更加強大的陸軍、空軍與海軍。

海洋利益需要航母
――專訪軍事戰略專家喬良少將

  當年以一部《超限戰》引起強烈反響的著名軍事戰略專家喬良少將,近年來將自己的研究焦點轉移到美國的軍事行動與其經濟利益的關系上。“說一個國家的軍事行為是為它的經濟利益服務的,這個觀點并不新奇,但我研究的是,美國的軍事行動是‘怎么’為國家的經濟利益服務的,它的服務方式、服務路徑是什么。”從這個視角出發,喬良對航母的理解顯然迥異于大多數人的看法。

作戰與威懾

  三聯生活周刊:航母是最近一個很熱的話題,作為一名軍事戰略問題的專家,你怎么看待航母?

  喬良:在我看來,航母正在過時。為什么這么說?這和航母擔負的歷史任務有關。在全球還沒有進入到美國“一超獨大”局面、全球化的金融體系還沒有建立的時候,航母是很有優勢的。因為它可以控制全球的物流――全球的經濟活動,只要世界還處在海上貿易和海上物流的時代,誰控制了海洋,誰就幾乎能控制整個世界。拿資源的流動來說,輪船是最好的運輸平臺。火車不能越洋,飛機運力不夠,航母則可以控制海上的運輸通道,這時候作為“海上巨無霸”的航母當然最有力量也最有價值。

  但是近40年來,美國建立了以美元霸權為核心的全球金融體制,對于資源的控制和財富的轉移,統統可以通過美元交換的方式實現。這時候,控制海洋、控制物流就已經不是最主要的了,因為一切資源和產品,一切財富都以美元計價,誰使用美元的數量最多、次數最多,誰更有花銷美元的能力,誰實際上就有了控制全球的財富和轉移財富的能力,這時候對實物的控制就不那么重要了。因為你控制多少資源和生產多少產品,最終都要變現為美元才能進行交易,所以,這時候美元為王,擁有美元,特別是擁有發行美元權利的國家才是資源和產品的最后擁有者。而這時通過海上物流運送的實物資源和產品,只是財富交換和轉移的一個流程而已,除了運輸方和海盜,誰也不可能從物流中直接獲利。除非有國家和你死磕,要把你的航道堵住根本不讓你過去,這種情況下,誰擁有航母當然能派上用場。但是在過去的40年里,除了海盜對海上安全有所威脅外,這種情況還沒有發生過。僅有的稍微像樣點兒的海戰就是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的“馬島之戰”。

  當全世界只有美國擁有最大的航母戰斗群的時候,航母對美國是有意義的,對于中小國家也的確是一種巨大威脅。但對于其他大國來說,航母實際已經構不成太大的威脅。因為航母的攻擊,必須要到中近海來,不能遠于2000公里以上,因為它的飛機飛不了那么遠――飛機的作戰能力是以其作戰半徑來計算的。比如一架飛機最多能飛3000公里,那么它的作戰半徑就只有1500公里,因為它還得飛回來。即使算上空中加油,現在大部分戰機也不可能有太長的航程,除了美國的B1、B2遠程轟炸機,從美國本土起飛,經過幾次空中加油可以到達全球任何地方,現有的戰機基本上做不到全球到達。

  三聯生活周刊:你所說的“過時”,是指從它單純作為一個軍事武器的意義上理解的嗎?

  喬良:一個國家的軍事行為,歸根結底是為它的國家利益、經濟利益服務的。從這一層意義上講,航母的作用正在打折。特別是當美國的國家利益日漸表現在金融利益上時,更是如此。因為美國已經找到更好的方式來控制全球的資源、資本的流向流速,改變投資環境。比如它的全球打擊系統,可以用6倍于音速的飛機和5倍于音速的導彈,打遍全球的任何地方,這就可以隨時改變全球的投資環境。

  比如某個資本最集中的地區,是美國不希望資本到達的地方,就可能用導彈改變它。當導彈落下去的時候,資本就會迅速撤離,這樣一來那里的投資環境就改變了,資金開始抽逃。但抽逃出來的資金不會懸在半空中,總要尋找安全的地方落地。什么地方最安全?誰的拳頭大,誰那里就最安全。全球的投資者為了盈利,為了避險,都會把資本轉移到最安全的地方去。這就是美國為什么要保持全球軍力第一的根本原因。美國打了幾場戰爭,對這樣的方式屢試不爽。比如科索沃戰爭,把數千億美元的熱錢從歐洲迅速打到了美國。打阿富汗戰爭,別的原因不去談,就看效果:“9・11”的發生讓全球投資人對美國的投資環境開始質疑,紐約是全球金融的中心,華爾街是中心的中心。連它都遭到了恐怖分子的嚴重破壞,安全還會有保障嗎?于是幾千億美元的資金,當年就從美國撤出。這就迫使美國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打一場勝仗給全世界的投資人看。美國打響阿富汗戰爭當天,道-瓊斯指數就迅速回升了600點,全球投資人對華爾街的信心也重新隨之提振。美國人就是這樣通過戰爭的方式,在極短的時間里,就能改變某一地區甚至全球的投資環境,改變資本的流向,甚至改變資本的流速。

  這種情況,成百上千億美元資本的滾動,在鍵盤上敲幾下,就在瞬間完成轉移的速度,航母是跟不上的。航母從部署地到目標區,比如說從日本的橫須賀港出發到達紅海,要兩星期左右,這個時間投資人投資完再撤出來都來得及。航母的速度跟不上資本流動的速度,只有全球快速打擊系統才可以做到。

  三聯生活周刊:如果脫離開作為軍事武器的意義,從一個國家的戰略層面上講,發展航母的意義在哪兒?

  喬良:航母實際上就是海上的移動機場,它本身有很強的攻擊能力,同時也有很強的防護能力。美國的航母都是核動力航母,排水量最小的也有八九萬噸,最大的有12萬噸左右。可即使是這么強的攻擊力,對于別的任何一個大國來說,也不算什么。實際上,現在的很多大國,包括中國,都有建造航母和擊沉航母的能力。為什么美國對中國建航母和擁有反航母導彈的傳聞這么在意?因為我們擁有這兩樣能力后,也就削弱了它的威懾力。比如俄羅斯,正在重新崛起,也在建造自己的航母。航母在今天的意義,與其說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不如說是一個國家的形象工程。

  當然我不否認在和平時期,航母是一個國家的利器和軍力的象征。其實它的象征意義甚至比實際功效更大。美國的航母是用來作戰的,與美國相比,其他國家的航母幾乎都是用來炫耀武力、或者說展示國家形象的。真正到了戰場上,哪個國家能承受航母被擊沉的恥辱?別說我們國家不能承受,美國也同樣不能承受。

  美國前段時間在黃海一帶進行軍事演習,它的“華盛頓號”航母進入黃海,其實從國際法和海洋法的角度看,是無可厚非的――黃海12海里以外是公海,在公海演習,只要提前宣布,其他國家也無奈。很多中國人很憤怒,其實只是對美國人意圖的一種憤怒。但是我敢斷定,美國人只敢在那兒演習,卻決不敢在那兒作戰。如果美國真正到黃海這個口袋形狀的海域作戰,它的全部寬度不到1000公里,在這么狹窄的地幅內,無論是中國還是周邊大國,包括俄羅斯甚至日本,都有在這個海域擊沉航母的能力。誰愿意把自己的航母放到這只大口袋里,讓它有去無回呢?美國也不會愿意,它對這一點也很清楚。這也是美國高級將領不斷對中國擁有反航母導彈放狠話的原因。

  其實黃海早已過了大海戰的歲月。在巨艦大炮時期,這里是很好的作戰海域,但是在日俄大海戰之后,這個地方已經不可能再爆發大的海戰了。到了導彈時期,敵對雙方更是用不著艦炮去追逐打擊對手,用導彈就可以擊沉海上的任何目標,你放個航母進來想干什么呢?難道想給對手當活靶子不成?當時中國人的氣憤大多是源于對軍事不了解,同時也覺得沒面子。

  美國人說了,你也可以到我們那兒去演習,這么說也是因為知道我們沒有這樣的能力。隨著中國國家利益的延伸,海外利益的需求越來越多,毫無疑問需要護航能力和大洋深海作戰能力,目的就是要保障海上資源獲得的安全性,這就產生了新的國家安全概念。中國在和平時期獲得海上資源,需要足夠的海上護航能力。另外,作為一個處在上升過程中的大國,也需要以此宣示一種形象。從這些意義上講,中國需要航母。

航母與深海戰略

  三聯生活周刊:中國要不要發展航母已經討論很多年了,主要有哪些爭論?

  喬良:對于是否要發展航母,當時主要有幾種看法:第一種是認為中國的戰略方針是“積極防御”,所以不需要航母這樣的攻擊性武器;第二,當時中國的海外需求沒有今天這么強烈,所以暫時用不上;第三,認為發展航母還不如發展其他武器,因為其他武器變現很快,很容易看到效果,而航母的建造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建成之后適航、訓練、成軍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差不多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中國人當時沒有這份耐心;第四,上世紀80年代,美國當時的國防部長溫伯格說過,航母就是未來戰爭中浮動在海上的活“棺材”,認為它已經過時,這種觀點對中國也有影響。

  今天看來,盡管航母的過時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它還是有作用的。因為航母是和平時期的利器,可以有力地維護國家的海外利益。特別是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還不具備擁有航母的能力時,擁有航母,就對這些國家實際上擁有了一種戰略威懾力。

  三聯生活周刊:當時沒有發展航母的主要原因是技術能力還不夠?

  喬良:如果只是建造航母的一個“殼”的話,那很容易。但是要把全部航母作戰系統都成龍配套的話,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系統工程。現在有一些人喜歡說“當時做了會如何如何”,但是,第一,歷史是不能假定的;第二,我認為中國當時沒有這個能力。一艘航母和一支航母艦隊的建成,其實是對整個國家所有水平的一個考驗,包括資金能力、資源能力、設計能力、材料工藝等等,所有都在其列。如果當時做了這件事情的話,我估計水平也就和今天的印度差不多。有些技術肯定不過關,一個是艦載機,沒有人會給你;另外動力技術是否適用于航母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建造30萬噸級的油輪,但未必就能建造六七萬噸級的航母,因為航母是用來作戰的,與油輪的性能和功用不可同日而語。不要說還包括作戰指揮、控制數據鏈,包括與之配套的驅逐艦、護衛艦、潛艇、艦載防空導彈、預警機、偵察機等,所有細節都要考慮,難度相當大。

  從我的角度看,要說錯過,中國不是錯過了航母,而是錯過了發展大飛機的機遇。上世紀80年代末的時候,我們已經建造出了大型飛機的樣機,可是最終還是把它放棄了。因為當時有些帶主導性的意見認為,造飛機不如買飛機,買飛機既產品成熟又價格便宜,買過來就能用,而且安全。我認為這是一種短視,也是非常可惜的。因為當時我們的航空技術就要面臨突破了,最終的放棄就等于耽誤了中國大飛機乃至與之相關的整個高技術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進程,這確是一個遺憾。

  三聯生活周刊:其他一些主要國家,對待航母的態度是什么?

  喬良:聯合國幾個常任理事國中,只有中國沒有航母。不過其他國家對待航母的態度,也不都是積極發展的態度,各個國家都在量力而行,只有少數的國家在做超出自己能力的努力,比如印度。印度一直希望把印度洋變成自己的內湖,因此在勉為其難地發展航母。可是直到現在,都沒有一艘航母建造出來。它自己的兩艘,包括最近買的,都是撿別人剩下的,重新改裝翻修一下,做一些技術性改造。這樣的做法其實是超出自己能力所及的。

  三聯生活周刊:從航母下水到形成真正的戰斗力,還要經過哪些階段?

  喬良:任何一個國家的航母,從船塢下到水里,就算交付使用了。下水后,有一段適航期,之后是訓練期――除了艦上人員的訓練,還要跟其他所有和航母配套的系統進行合練。整個戰斗群配合訓練――戰斗群,是指圍繞著航母展開的編制,基本上是固定的,比如有幾艘驅逐艦,幾艘護衛艦,幾艘潛艇,多少架戰斗機,多少架直升機,幾架預警機、偵察機、電子干擾機。當然適航的時候未必是一個航母編隊的形式出去,但適航會抓住機會進行編組訓練,未來只要是向遠海出動,就肯定會是一個航母編隊。出于對航母安全的考慮,編隊等于用自己的艦體和艦上武器做航母的屏障。驅逐艦、護衛艦上的對空導彈,對水下攻擊的火箭深彈、魚雷等等,都主要是用來保護航母的。

  從下水到形成真正的戰斗力,這個過程快的話如美國要兩三年,咱們起碼要3?7年才可以真正形成戰斗力。

  三聯生活周刊:那么,這段時間里,比如索馬里護航這樣很現實的任務,航母能勝任嗎?

  喬良:可以用試航的方式到那里轉一圈。走那么遠,可以由補給艦陪同,沒有補給艦,航母就是短腿動物。一般來講,試航的時候不可能走太遠,只能在中近海。海上加油、裝卸補給都需要演練,才能慢慢適應。中國航母下水后,近一年到三年的時間,我想都不會走得更遠。

  作為中國軍人,我對中國能夠擁有一艘航母,當然是非常高興和期待。畢竟從“甲午海戰”失敗以來,中國海軍還沒有揚眉吐氣的時候。除了和蔣介石的海軍打過幾場小仗以外,還沒有過真正大的海上行動。

  三聯生活周刊:航母對國家利益的維護還體現在哪些方面?

  喬良:在擁有航母之前,我們已經建立了一整套海上運輸鏈條,運送中國發展所必須的能源、礦產,還有糧食。這也是為什么美國人說中國人免費搭順風車搭了20多年的原因。他們認為中國人占了全球化的便宜,是他們美國人為全世界提供了海上公共安全產品。中國人并沒有參加任何海上護航行動,卻享受了海上航行的安全,所以美國人認為我們是在免費搭車。當美國人提出你們不能再免費搭車時,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要自己付費了,付費不是把錢交給誰的問題,而是你必須有能力維護自己安全的問題。

  此外,航母也越來越多地投入到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比如在海地的維和,或者將來在出現危機的地區撤僑,撤出出國人員,打擊海盜,海上護航,這些都是非戰爭軍事行動。只要是有海上需求,航母就會起作用,畢竟它活動半徑大,作戰能力強。

  航母與深海戰略密切相關,它的出現會提高我軍遠洋傳送和部署能力,包括維護中國的海外利益。但相比美國而言,中國并沒有海外基地,真的要走向遠洋的話,以今天的資源配置情況看是遠遠不夠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也格外需要海上的補給艦。這次我們去索馬里打海盜,就始終有補給艦伴隨。在沒有海外基地的情況下,必須要有補給艦。但我估計,隨著中國航母的出現,中國也肯定需要和友好國家協商,進行就地進港補給,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就像美國的航母有時候到香港休假,類似的方式也可以完成補給。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如何健康過夏?國家衛生健康委提供指引
  • 特朗普簽署“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
  • 民調:韓國總統李在明執政首月支持率為65%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斜視手術什么年齡做較合適?
    斜視手術什么年齡做較合適?
    醫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視頻)
    醫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喜迎食博丨成都市新津區考察團到漳州龍海 龍海區檢察院:法治護航成長,共筑家庭保 長泰后坊村幸福院:托起穩穩的“夕陽紅” 平和:雙向奔赴 校地合作共謀振興新篇 南靖縣開展2025年小學語文教師繼續教育集 農行東山縣支行:頂街設征信宣傳欄 助力 平安產險福清中心支公司:“愛和責任”進 央視《新聞聯播》|“廈門發展戰略”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