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在海戰場上以“后來者居上”之勢一舉摧毀了戰列艦的霸主地位,成為主宰海洋的“新秀”,并得到迅猛發展。可是戰爭結束后,隨著核武器、戰略導彈和各種新型常規武器的出現,很多國家在是否發展航母問題上,開始游移不定,航母發展也一度陷入低潮。美國雖然在“二戰”后建立了其絕對的海上優勢,但是因為美國在日本兩次使用原子彈,“核武器至上”的論調一度盛行。1946年,美國在比基尼島進行核試驗時,用了兩艘航空母艦“薩拉托加號”和“獨立號”來測試抗核爆能力,結果一艘沉沒,一艘重傷;1949年,狂熱支持轟炸機的美國國防部長約翰遜斷然叫停開工僅5天的“美利堅合眾國號”大型航母,轉而購買B-36重型轟炸機,引起美國海軍強烈反彈,最終釀成美國海軍史上著名的“眾將的抗爭”,美國的航母發展之路一度受阻。
而蘇聯和之后的俄羅斯,也在發展航母的問題上走了曲折的一段路。李杰告訴本刊記者,蘇聯海軍早在斯大林時期,就考慮過發展航母,后來因為“二戰”爆發停滯下來。赫魯曉夫上臺后,對航母嗤之以鼻,相反對核潛艇和遠程導彈倍加推崇?!疤K聯盡管那時候經濟還可以,但是比起美國還是略遜一籌,科技水平也不行,所以它的指導思想是用導彈來對美國形成威脅或遠程打擊,通過核潛艇來對付美國的航母編隊。因為它知道在航空母艦領域,與美國在海上一對一的較量可能不是對手,所以就重點發展戰略核潛艇和核動力攻擊型潛艇?!?957年8月,蘇聯宣布發射成功一枚洲際導彈,而第二年,美國海軍就決定開建核動力航母。1961年,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面世。
1962年爆發的“古巴導彈危機”徹底改變了這一看法。美國U2偵察機拍攝到蘇聯在古巴部署的16~32枚蘇聯中程彈道導彈的照片,此舉激怒了肯尼迪?!懊绹敃r出動了8個航母編隊,大概七八百架飛機,90多艘艦艇,把所有進入古巴海域的蘇聯船只全部截住。起初赫魯曉夫還嘴硬,說要和美國人抗爭到底,實際上到最后一刻卻軟了下來,把古巴島上的20多枚導部全部撤了出來。蘇聯的潛艇在美國航母的監視下,浮出水面接受檢查,是一件非常丟面子的事。”李杰說。
“古巴導彈危機”讓蘇聯和美國都認識到航母的實戰和威懾作用。之后,赫魯曉夫對待航母的態度開始有所轉變。“但他礙于情面,開始也不好意思直說。當時的海軍司令會揣摩他的意圖,向赫魯曉夫建議造一個‘直升機反潛巡洋艦’——他不好意思叫‘航母’——就是現在停在天津的‘基輔號’,其實也是四不像?!崩罱苷f,之后,蘇聯又相繼建了“莫斯科號”和“明斯克號”,“也能起降少量的垂直起降飛機,但性能差很多”。其后發展到“瓦良格號”,接著又發展一艘叫做“烏里揚諾夫斯克”?!斑@艘航母當時造了百分之七八十,已經和美國的大型航母戰技術性能十分接近,八九萬噸,也是核動力,也有蒸汽彈射器。但蘇聯一解體,就扔在了那兒。美國耍了手腕說‘我要高價買你的廢鋼鐵,你給我拆了’。蘇聯當時也亂糟糟的,說‘行’。航母一拆以后,美國公司說我們這個公司倒閉了,不要了。結果把俄羅斯人耍了,因為拆毀了就沒用了?!?/P>
實際上,目前俄羅斯擁有的唯一一艘航母是“庫茲涅佐夫號”,它每次隨俄羅斯領導人出訪,都備受奚落?!半m然它的個頭挺大,卻拿不出一架固定翼的預警機,每次都是勉強出去。一是本身經費有限,訓練水平不是很高;二是出動率很低,同等時間下,出動率比美國差一半,所以作戰能力不是很強。加上本身艦的性能不好,動力系統又不行,從而影響了整個作戰能力。”
從1976年以來,美國人對于航母的爭論次數已經不下10次,試圖尋找另一種手段來取代維護費用高昂的航母,試圖用較少的錢來保證足夠的軍事力量??墒菐捉浻懻?,最終各方只能承認,美國只有發展航空母艦才能保證“武力投射”的機動性和威懾性。所以,無論在科索沃戰爭、還是在對利比亞的空襲中,美國航母依然活躍于國際舞臺上。
時至今日,最具備與航母競爭的,恐怕還是核潛艇與潛射彈道導彈。“軍迷中間也有許多潛艇派與航母派的爭論。核潛艇具有超強的隱蔽性,洲際遠程打擊威力及二次核打擊能力。盡管如此,它也有與生俱來的缺點:水下行動往往單艇活動,其綜合作戰能力遠抵不上航母編隊,在非戰爭行動中的作用和影響也遠遠遜色于航母編隊?!崩罱苷f,“尤其在海上搶險救災、海上反恐反海盜、維護海上交通線等方面更為明顯。”
所以李杰也不同意“航母已經過時”的說法。他舉例說,美國現在正在發展最新一代的“福特級”航母,現在已經建第二艘?!八侨碌暮藙恿?,可以50年不管,不像過去,燃料棒使用十幾年后要更換。更主要的是換了艦載機,用的是最新的四代機F35-C,它們一個優勢是超音速巡航——一般情況下飛行速度都超過音速了。另一個優勢是隱身效果非常好,另外艦上起降非常方便,機動性比較好,武器也全部換成最新式的,不再用炮、導彈之類的,而是全用激光武器,電磁軌道炮這些最新武器,又跨越了一大步?!崩罱苷f,美國現有的航母水平領先于其他各國至少二三十年,這個最新的航母將差距又拉大了。
“按照美國的計劃,這個級別的航母一共要造10艘,以替換現在的10艘。第一艘將于2014或者2015年服役,服役后按50年壽命,到2064年才結束使命。最后一艘將于2048年服役,又要過50年。所以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航母編隊仍將是目前任何兵器所難以替代的。21世紀還是航母的世紀?!?/P>
既然中國起步已經晚了,為什么不直接發展核動力航母呢?李杰解釋說:“這有一個技術問題,像航母這樣的大家伙,我們許多方面都是空白,多數都要從零開始吸收、起步,就有一個輕重緩急、權衡取舍的問題。核動力、電磁彈射、新概念武器,有的我們沒有,有的造不出來。核潛艇的動力系統和航母也不一樣,中國航母,更重要的是解決從‘0’到‘1’的問題?!?/P>
走向深藍
甲午海戰之后,中國長期陷入“大國小海軍”的局面。新中國的海軍是1949年4月23日創建的。當時建海軍的主導思想是防止帝國主義從海上侵略,國家在經濟很困難的情況下撥付大量經費準備購買蘇聯的海軍裝備,后來因為朝鮮戰爭爆發、國際形勢變化而終止。所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中國海軍基本是一支在“家門口”“看家護院”,僅具備近岸作戰能力的“黃水”海軍。
實際上,圍繞著是否發展航母的問題,中國也曾有過激烈的爭論。一位海軍高級官員透露:“我們三代海軍司令員都向中央提過建航母的問題,但都沒有獲得通過,這原因很多,國力不夠、戰略需求不足、觀點問題等等?!蔽鞣接蟹N說法:30年陸軍,50年空軍,100年海軍,這也折射出海軍投入大、見效慢的問題。
建造一艘航母,無疑需要以國家巨大的經濟實力做后盾。李杰以美國最后一艘“尼米茲級”航母“布什號”為例說:“其單艦造價是65億美元——約等于400億元人民幣,這只是艦本身,艦上的飛機可能花的錢不比航母少,如果按65億美元算,也要400億元人民幣左右。航母服役后,以過去的30年壽命計算,這期間要更新好幾茬飛機,一二十年以后再換一茬,又要花很多錢。還有是編隊出去,有很多護航艦艇,編隊花費基本上和艦本身也差不多,六七十億美元;此外還有每天的花銷,我算過,美國‘尼米茲號’航母出海的時候,一個小時要花近10萬美元。一艘航母上有五六千人,飛機也跟著去。一天要花幾百萬美元?!?/P>
但是李杰又提醒本刊記者,如果從投入費用與產生效益比來看,也許對航母的認識會增加一層。“建造航母本身,也帶動了相關工業、產業的發展,比如航母幾十億元的投入,其他的工業產業費用是它的好幾倍,港口、基地設施包括將來科技水平發展會大大提升,所以不能完全從航母本身消耗來看待問題?!绷硗?,航母雖然花錢很多,但是起的遠遠不是錢能買得到的。“航母的出現,使海上力量成為立體的綜合的聯合戰役軍團,整個海上力量提升了。航母是一個空間的概念,作戰領域從二維變成了三維。艦載機的速度、高度,還有探測范圍,都比水面大大增加,聯合作戰能力和立體作戰能力都大大增強。航母的總體作戰能力與傳統軍艦相比不在一個數量級上——30艘驅逐艦能夠搜索的海域面積,才相當于一艘航母;而且它搜索的面積處于平面,航母則是一個空間的概念,30艘驅逐艦的費用又遠遠超出一艘航母?!?/P>
“航母不僅是一個大國的象征,它實際上把一個國家的海上力量凝聚起來,成為一個海上編隊和能夠執行海上作戰任務或非戰爭行動的、大規模的海上集團。所以它也會帶來一系列整體海上力量的變化,包括指揮機構、武器裝備、軍事理論、編制體制,以及帶動與軍工相關產業的發展。所以,航空母艦帶來的影響和意義,絕非是一艘單艦,而是使整個海上力量和海軍力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P>
近年來,航母也越來越多地被使用到非戰爭軍事行動中。2004年印尼海嘯,“當時美國派了航母和兩棲攻擊艦,把上面的飛機都換成直升機,給當地和周邊國家送救援物資,中國的救援物資也是通過美國的直升機分發的”?!皝啿薄ち挚咸枴焙侥冈跂|南亞海嘯災難中執行和平救援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2010年海地發生地震,美國再次出動了“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當時首都太子港的電力系統全部被毀,美國就用航母來發電,提供晚上照明,“卡爾·文森號”航母上的電比整個太子港提供的電都要強。除此之外,因為航母制造淡水的設施很強大,“卡爾·文森號”還為太子港提供了大量淡水。它們也同樣撤除了大部分固定翼飛機,換成直升機,參與搶險救災,分發物資。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日本福島核泄漏后,美國馬上派“里根號”航母前往“救援”,但它得知有輻射之后,又迅速后退了幾十海里。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利益向海洋的延伸,“中國需要航母”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拔覀兊膰依娴降自谑裁吹胤??中國人大多面朝黃土背朝天,大陸意識比較強,過去老說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地大物博,但是沒有意識到我們還有大約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海上利益相對于陸上利益不是那么受重視?!崩罱苷f。
為了更形象地理解“海洋國土”的概念,李杰形象地打了個比方:“國土的形狀像雄雞,但加上海域的話,看上去像火炬,上面是火焰,下面是火把,尤其是南海,有九段線,就是握的把子?!边@大約300萬平方公里的海上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含有非常豐富的礦產資源,對中國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可是,這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中,約有150多萬平方公里是與周邊國家存在界域爭議,而有一些已被非法占有。“南海這塊形式比較嚴峻,而且利益犬牙交錯。我們現在解決南海問題,要以經濟、文化、科技外交等綜合手段,但是也離不開軍事力量做支持。”
“如今,國家工業的命脈實際是和海運聯系在一起的,目前進口石油的2/3是走海路運輸的,以后原材料、礦石甚至糧食可能都要通過海上運輸線運進來,如果我們不加強對這條航線的保障,也會危及經濟發展。美國等國如果在馬六甲海域航道一卡,別說戰時,平時也很難辦?!敝袊\姼皝喍匙o航行動已持續3年,這對海軍能力和裝備是非常好的鍛煉。目前,中國在這條航線上每年有一兩萬億美元的物流。“海洋面積雖然沒有陸地面積大,將來起的作用不亞于甚至可能超過陸地?!崩罱苷f。海上通道的安全與否,意義重大。從這個意義上講,航母的出現,也為確保海上安全增加了一個重重的砝碼。
航母之最
第一艘航母:
英國皇家海軍“百眼巨人號”
英國皇家海軍“百眼巨人號”
1909年,法國人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飛機與軍艦結合這個迷人的夢想。他在當年出版的《軍事飛行》一書中,首次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設想。兩年后,1910年11月14日,美國人開始嘗試著實踐這一設想。軍方的試驗小組在新型輕巡洋艦“伯明翰號”的前甲板上,鋪就了一條長25.3米、寬7.3米的木制飛行跑道。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一架單人雙翼飛機在這條特制跑道上迎風而起。第二年的1月18日,還是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飛機在重巡洋艦“賓夕法尼亞號”上完成了成功降落。這兩次起飛與降落試驗,奠定了航空母艦作為一種新艦種的技術基礎。
1917年是航空母艦發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這一年,英國海軍決定建造航空母艦。他們在吸收美國先進技術和教訓的基礎上,對意大利商船“庫帝羅索號”的船體進行改造,于1918年5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擁有直通型平坦飛行甲板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它的排水量1.4459萬噸,可載機20架,同年9月正式編入英國皇家海軍。
第一艘核動力航母:
美國海軍“企業號”
美國海軍“企業號”
1958年財政年度,美國訂購了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該艦被命名為“企業號”。
“企業號”是美國海軍史上名聲最響亮的艦名之一,現役的CVN-65已經是第八次使用這個名字,綽號“BigE”。它1958年2月動工建造,1961年11月加入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它的排水量8.56萬噸,全長342米,寬40米(水線),最大甲板寬76米。動力裝置為8座西屋公司的a2w壓水反應堆,驅動4臺通用電氣公司的蒸汽輪機,航速33節。
1964年,“企業號”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環球航行,途中無需加油和再補給,歷時64天,總航程3萬多海里,充分顯示了核動力的巨大續航能力。1970年,他在航行了30萬海里后,第二次更換核燃料。1979~1982年,“企業號”在進行為期38個月的現代化改裝期間,第三次更換核燃料。進入上世紀90年代,“企業號”又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工程,第四次更換核燃料。由于造價太高,美國國會沒有同意繼續建造“企業號”同型艦,代之以采用傳統動力而便宜得多的“小鷹級”航空母艦。后者的造價只比“企業號”的一半多一點。
現役最小的航母:
泰國“查克理王朝號”
泰國“查克理王朝號”
泰國皇家海軍于1992年3月與西班牙國營巴贊造船公司簽約,訂購了一艘能載直升機和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機的輕型航空母艦,由該公司的法羅船廠建造。經過不到4年的設計和施工,至1996年1月20日下水。泰國王后詩麗吉親赴西班牙,在西班牙王后索菲婭的陪同下主持了下水儀式,兩國海軍司令也一起參加了這一隆重典禮?;始液\姷倪@艘輕型航母,泰國國王為其命名為“查克理王朝號”,而“查克理”是曼谷王朝開國國王的名字。
該艦全長182.6米,寬22.5米,吃水6.25米,標準排水量7000噸,滿載排水量1.1485萬噸。最大航速26節,續航力為1萬海里/12節。它的標準載機為12架AV-8S“鷂Ⅱ”垂直起降戰斗機或14架“海王”直升機(也可以是6架“支奴干”直升機)。
“查克理王朝號”作為航空母艦,在世界航母家族中是“小字輩”。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使泰國海軍在東南亞的地位得以提高,成為該地區最強大的一支海上力量。泰國海軍在戰時具備了可以隨時出動的前進基地,在平時的海上救援行動中也有了一個理想的指揮控制、通訊中心。
迄今最大的航母:
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
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當今世界海軍威力最大的海上巨無霸,一共有10艘同型艦。這一級別的首艦“尼米茲號”于1966年開始建造,1975年啟用,最后一艘“布什號”也于2008年完工,2009年交付美國海軍。
所有“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都是采核動力推進,裝備4座升降機、4臺蒸汽彈射器和4條攔阻索,可以每20秒彈射出一架作戰飛機。從排水量來說,“尼米茲級”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從第五艘起由于加裝了幾千噸重的裝甲防護板,使其滿載排水量增至10.2萬噸,成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軍艦?!安际蔡枴蓖旯ず筮@10艘船的總排水量幾乎達到100萬噸。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是一座浮動的機場和海上城市,艦上甲板面積相當于3個足球場,艦身高達30層樓。它攜帶的核燃料可用13年。艦上還有廣播站、電影廳和郵電所、百貨商店、服裝店、理發店、冷飲店,僅照明燈就有2.9184萬盞。兩臺核反應堆為航空母艦提供幾乎是無限期的30節以上的續航能力。8臺8000千瓦汽輪發電機提供的電力可供10萬人的城市使用。4臺海水淡化裝置為“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每天提供1818.44噸淡水。一般情況下,艦上備有供其人員消耗90天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每艘“尼米茲級”航母都可搭載上百架戰斗飛機,飛機起落輔助設施配備的是最新型的c-13-2型彈射器,在直角甲板和斜角甲板上各有2座。4座彈射器同時使用可在1分鐘內將8架飛機送上天。
建造數量最多的主力航母:
“二戰”中美國海軍的“埃塞克斯級”
“二戰”中美國海軍的“埃塞克斯級”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美國已有5艘航空母艦,但當時戰列艦仍被視為海上力量的中堅,航空母艦只是一種海上浮動機場,從上面起降偵察機和尚未證明其威力的攻擊機。
在羅斯福總統的大力支持下,美國國會1940年6月通過《艦隊擴大法案》,計劃于1940財年建造11艘、1941財年建造2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但直到日本人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卻只有5艘開工。“珍珠港事件”導致了美國海軍戰略思想的徹底變化,殘留在太平洋上的美國海軍力量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組成了抗擊兵力。在此情況下,美國國會和政府做出了加速建造航母的決定:優先建造“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該級航母批準建造的總數為32艘,但實際建成24艘,成為世界各國海軍歷來所建數量最多的一級航空母艦。原先擬于1944財年提供的6艘批準后又被取消,因而從未始建;另有2艘雖己開工建造,但未建成。“二戰”期間共有17艘建成服役?!鞍H怂辜墶焙侥傅慕ㄔ煲幠3浞址从沉嗣绹薮蟮墓I潛力。太平洋戰爭之初,美國就決定集中力量按照“埃塞克斯級”航母的標準設計方案進行批量生產,從而使造船廠能夠采用流水線作業。由此,該級航母的建造周期極大地縮短了,有幾艘只用了14~16個月便建成服役。
最早來到中國的航母:
澳大利亞“墨爾本號”
澳大利亞“墨爾本號”
澳大利亞海軍“墨爾本號”輕型航空母艦購自英國,原是英國皇家海軍1943年起建造的巨人級護航航空母艦“莊嚴號”(R-77)。1949年,澳大利亞海軍決定購買該艦,并將其改名為“墨爾本號”。改裝內容包括增加蒸汽彈射裝置和雷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配備了5.5度的斜角甲板和助降鏡。
1956年5月,“墨爾本號”抵達澳大利亞的悉尼港。然而,在此后的數十年間,“墨爾本號”航母屢屢發生海上碰撞事故,其中最為嚴重的有兩次:一次是1964年2月10日,與自己編隊護航的“航海者”驅逐艦發生碰撞,造成驅逐艦82名官兵死亡;另一次是1969年6月3日,與正聯合演習的美國驅逐艦“伊文思號”發生碰撞,造成美軍73名官兵死亡。一時間,“墨爾本號”成了“惹禍航母”的代名詞。
1982年初,澳大利亞海軍決定,“墨爾本號”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了。1985年3月,廣州造船廠通過華聯船舶有限公司,經投標向澳大利亞購買了這艘軍艦,并與廣東中山市拆船公司聯合對其拆解。1985年5月21日,“墨爾本號”被牽引進廣州黃埔船廠,成為第一艘到訪中國大陸的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