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兩年,中國經濟不會大幅下滑,仍可實現7%的增長目標。昨天,廈大與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高層研討會暨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QMM)2015年秋季預測發布會”,發布了今明兩年中國宏觀經濟主要指標的預測及相關政策模擬結果,并提出政策建議。
中國經濟不會大幅下滑
該項研究基于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2006年研制的“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QMM)”進行,經過多年發展,該模型已成為目前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宏觀經濟預測模型。
模型預測,2015年,中國GDP增速為7.10%,比2014年下降0.2個百分點;2016年,GDP增長率可能進一步下探至7.04%。
課題組表示,盡管未來兩年出口增長的不確定性以及產能過剩所導致的投資減速對中國經濟形成了下行壓力,但是,深化改革及結構轉型升級所產生的效應已開始逐步顯現,新的經濟發展空間正在孕育之中。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通貨膨脹率將會繼續低位運行:2015年CPI將上漲1.62%,比2014年下降0.37個百分點;到2016年,預計CPI將略升至2.14%。不過,課題組也說,不排除局部時段的微升。
未來五年或降至6.79%
課題組還利用模型估算未來35年的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據預測,2016-2020年,潛在增長率將下降至6.79%;2021-2025年,2026-2030年,進一步下降為5.82%和5.29%;到2050年,建國百年時,潛在增長率約為3.21%的水平,基本與當前高收入國家的年均增速一致。
課題組建議,當前對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除了要注重短期總需求層面的刺激之外,還需重視對諸如加快混合經濟改革進程、鼓勵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勞動生產率等能夠影響長期潛在增長率的要素。
課題組認為,只要措施得當,今后5-10年內的潛在增長率有望重新回到7%以上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