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客下鄉去 文旅“火”起來
全市各級工會聚焦“工助振興”八大行動,以工會資源點亮美麗鄉村
盛夏時節,廈門的田野村落人氣高漲:從“麥田音樂會”到“沉浸式集市”、從“非遺體驗”到“鄉村療休養”……一系列創新活動熱絡展開,不僅吸引大量市民游客深入鄉村,更帶動農產品銷售和鄉村文旅產業加快發展。今年來,市總工會聚焦“工助振興”八大行動,通過組織工會集市、推動療休養、拓展消費場景等方式,以工會資源撬動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新格局。
“來村里的人越來越多了!”同安區窯市村黨委書記葉長裕感嘆,原本不起眼的小村落,如今不僅迎來掛鉤單位和駐村工作隊,還引來了源源不斷的游客。近年來,市總工會持續對口扶持窯市村,協同開展鄉村文化活動和微旅游線路開發,推動文化賦能產業,探索“文化+旅游+消費”融合路徑,打造職工喜聞樂見、農戶切實受益的共富平臺。
消費是最直接的推動力。“買滿50元立減20元,這只草原鴨買得很劃算!”不久前,在廈門工會集市·翔安專場上,企業職工戴靜笑著展示采購成果?,F場,集市推出多檔位滿減福利,60余家商戶參與。據統計,該場活動共發放消費券4000份,總額達20萬元,吸引超2.5萬人次參與,帶動商業銷售同比增長24%,檔期客流量同比提升136%。
“集市有看頭、商家有賺頭、職工享甜頭。”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工會集市不僅釋放消費潛力,也成為聯結職工、農戶與商家的橋梁。今年,全市各級工會計劃舉辦超20場集市活動,服務人次將超百萬,預期拉動消費超5000萬元。為實現“以購代扶、以買助農”目標,工會集市全面免除攤位費,并發放消費券、組織集中采購,切實推動資源、流量、福利向基層傾斜。
鄉村不僅是消費的終端,更是療休養的熱土。“自己動手才知道一塊豆干背后有多少學問!”在翔安火炬產業區工聯會組織的非遺體驗活動中,職工李女士動手體驗豆干制作技藝,對傳統工藝贊不絕口。這只是市總工會創新開展“本地微療”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市總工會著力推動職工療休養資源向鄉村傾斜,各區總工會積極拓展路徑。此外,市總工會還與廈門周邊五市簽署合作協議,建立資源共享、線路互推、政策協同機制,持續拓展職工療休養新空間。
鄉村振興的根基,在于產業、文化與人才的系統升級。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市總工會出臺《關于在全市工會系統實施“工助振興”的工作方案》,積極部署八大行動,形成覆蓋就業增收、文化振興、服務下沉等多個維度的系統布局。其中,依托“工會送崗”“樂業廈門”等平臺,提供技能培訓、崗位推薦、交通補貼等服務;發揮“勞模工匠振興特派”機制作用,組建助農服務隊深入一線,開展支教義診、技術指導、文化宣傳等志愿服務;圍繞人才培育,實施“求學圓夢”行動,開設“職工學堂”提供家政、護理等實用培訓……
當鄉村振興融入職工服務,當消費活力點亮田園煙火,市總工會正以“看得見、摸得著”的舉措,將一個個美麗鄉村串珠成鏈。下一步,市總工會將繼續圍繞城鄉融合主線,持續探索職工助力鄉村振興的“廈門路徑”,讓全市廣大職工因工會行動走進鄉村、愛上鄉村、扎根鄉村。
(廈門日報記者 翁華鴻 通訊員 林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