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3日訊(閩南網記者 袁靜靜 見習記者 陳燕燕)8月23日廈門某高校失聯的小羅,前日晚上11時30分已在漳州找到,人平安無事。據小羅父親介紹,“他23號一路步行9天,走了100多公里,漫無目的地走到了漳州,人還好,只是瘦了黑了許多…… ”
據了解,羅父在31號晚上11點多到廈門火車站到處尋找兒子無果后,又看了他銀行卡記錄,發現當天有一筆取款,順著線索,查看銀行地址鎖定了漳州。隨后,根據身份證在網吧的登記信息確定了小羅的具體位置。
網傳小羅出走期間一直在網吧打游戲,其實是…
“聽說找到了,在網吧待了八天……”學校一宿管阿姨稱。記者來到小羅所在的高校,正巧遇到小羅同系的學生,該學生告訴記者,印象中的小羅挺乖、挺好相處的。朋友圈早已經有了找到小羅的消息,關于出走的原因,朋友圈也傳有各種版本,最多的就是說小羅一直在網吧打游戲。同學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小羅出走的原因,找回來了就好。
“手機沒電了,無法導航,所以就到網吧充電”,小羅說,本來打算今天上午繼續走的……昨天下午,閩南網記者見到小羅,本人比照片胖一些,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說起話來慢條斯理。
羅父稱,這幾天,只有昨天到網吧上網,給手機充電,才查到身份證在網吧的登記信息,確定了兒子的具體位置。
早有出走的打算
小羅說在暑假的時候就有出走的想法,因為好久沒見親人,所以暑假見了他們之后,從家返廈,下了廈門北站后就一直沿著國道走,通過手機離線導航,經過海滄,一個人走到了漳州。路上遇到高速公路就從路旁的村莊繞過去,晚上走累了就睡草坪或者公園。據了解,小羅半年前也有一次出走的經歷,但羅父及時找回。
“白天10點多到下午3—4點,會找個地方避蔭,其余的時間走路。路上就吃面包、喝礦泉水,有一次走了好遠都沒有找到賣水的地方”,小羅說,后來就買了兩瓶小瓶的礦泉水放在背包兩側,一瓶大的水放在包里,背著走很累。“其實有時候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睡著,五點半太陽出來就醒了,感覺精神還不錯,才確認晚上自己應該是睡著了,然后繼續走。前面兩天覺得累,后面幾天就習慣了……”
小羅說:“在漳州待了五六天,去了漳州的圖書館、還在公園看老人晨練……”
掛科多,心理壓力大,思想包袱大
“學校規定學生掛科達40個學分,就面臨著被勸退的危險,現在小羅掛科的學分已經30幾分了,兒子擔心畢不了業,所以不想上學,逃避現實”,羅父告訴記者。大學不像高中,要一門一門結課修滿學分才能畢業,孩子一開始可能沒有這種意識,羅父說,小羅高一高二的成績一般般,到了高三,小羅成績一下子提升上去。可能是因為上了大學后,角色沒有轉換過來,學習方法也沒有掌握好。
據小羅稱,上大學他還沒逃過課,只是上課的時候,經常聽著聽著就走神了,不怎么感興趣,也聽不大懂,有時候想打起精神好好聽課,可書翻了一頁過去又睡著了。課后,小羅就看看直播、打打游戲,但并未沉溺其中。“平時很少點外賣,會去食堂吃。”
家人眼中乖巧懂事性格內向話少
小羅是獨生子,在親戚好友眼中,一直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這孩子很節省的,一個學期的生活花費很少,老給我們省錢。”羅父說,16歲就上了本科,現在雖說兒子19歲,但比起身邊的同學朋友,心智還不成熟,自控能力比較差,抗壓能力可能會弱一點。性格內向,有心事就一直悶在心里不會表露,幼稚地認為不讓父母坦心。
“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一個人聽聽歌、睡一覺……”小羅說。
羅父教育小羅說,自己年輕的時候也因為一時的情緒想離家出走,但是后來還是回家了。遇到事情,要跟朋友溝通,不要什么事都往心里放,可以適當地把情緒發泄出來,男孩子要勇敢,不要選擇逃避,因為逃避不能解決問題。
現在兒子的狀態不穩定,尊重兒子的意愿,可能會先休學一段時間。“回到家后,想學做菜,爸爸做菜不好吃,我會做菜了這樣就不用去外面買,此外我還想學做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