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仙游縣度尾鎮度峰社區恒隆園藝標準化大棚內,一壟壟朱頂紅植株郁郁蔥蔥、長勢喜人,工人正熟練地采收成熟的朱頂紅種球。經過幾個月的生長,去年種植的朱頂紅已達到采收標準。
原產于南美洲的朱頂紅是一種多年生的球根草本花卉,以其碩大的鱗莖以及絢麗多彩的花朵著稱。“朱頂紅常被視作喜慶吉祥的象征,是很多人喜歡的花卉之一。”恒隆園藝負責人劉德龍說,朱頂紅最適合在氣候溫暖濕潤、光照充足的地方生長,仙游的氣候特征,為朱頂紅的生產栽培提供了有利條件。
恒隆園藝是一家省級花卉龍頭企業,總部位于漳州龍海。去年8月,該公司落戶木蘭溪畔農文旅融合示范基地,引進多個朱頂紅品種。眼下,這里栽種了300畝、約260萬株朱頂紅,成為全省最大的朱頂紅培育基地,今年種植規模有望擴大至500畝。
據了解,木蘭溪畔農文旅融合示范基地已完成1600畝土地租賃,吸引恒隆園藝、眾志成花卉、佳沃莓好拾光等9家花卉種源生產企業及果蔬種植大戶入駐,成為莆田最大的花卉種植基地。
很難想象,一年前,這座頗有人氣的農業園區還是一片荒廢的田地。
在度峰社區,提起利農蔬菜基地幾乎無人不曉。2023年,該基地因經營不善倒閉。那一年,因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基地內近四成大棚設施遭到破壞,由于沒有資金修復,上千畝田地逐漸荒廢。
“第一次到這里考察時,眼前大棚倒伏、荒草叢生,讓人惋惜。”福建省溪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亞平說。不過,他從中發現了商機:基地內農田集中連片,田間道路寬敞平坦,一旁就是木蘭溪河道,水源充灃、風光旖旎,正是建設農文旅園區的理想之所。
去年7月,福建省溪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規劃投資1.33億元,推動木蘭溪畔農文旅融合示范基地建設,涵蓋花卉交易中心、球根花卉種源擴繁區等多個功能區域,打造集品種研發、生態種植、科普教育、文旅開發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綜合體。
“基地推行稻花輪作模式,不僅改善了土壤肥力,降低了稻田病蟲害率,也提升了土地產出效益。”陳亞平說,土地流轉后,度峰社區每年土地租金收入就有180萬元,比之前翻了一番。基地目前固定用工120人,每人每月收入不低于2000元,另有100名左右臨時工,每月可增收千元以上。
7月5日,2025年“需求+”三下鄉行動暨第十二屆夏雨雨人夏令營在木蘭溪畔農文旅融合示范基地啟動。來自全國30所高校的226名青年學子齊聚于此,共赴一場理論與實踐交織的鄉村振興之約。為期19天的夏令營還將開展鄉村美化改造、助農直播帶貨、生態農業服務、民宿提升、鄉土文創設計、“三農”培訓與支教等多個實踐項目。
本月初,溪畔農業科普教育基地建成投用,這是該基地接待的首個夏令營活動??破战逃乜偼顿Y1200萬元,占地約60畝,建有露營地、會場、宿舍、食堂等功能區域,可同時容納500人就餐、住宿。陳亞平介紹,基地剛投用不久,他們就接到3個夏令營、4個企業團建活動預約,總人數超過400人。
帳篷、投影儀、燒烤野餐、兒童游樂場……在科普教育基地的露營地內,各式各樣的休閑場景,將這里打造成家門口的“詩和遠方”。陳亞平說,基地將開辟戶外種植場地用于研學勞動實踐,同時開設花卉科普、插花培訓等課程。
融合發展,共建共享。度尾鎮“柚相鄰”共同富裕先行先試示范片區的度峰社區、洋坂村、劍山村、中岳村、帽山村5個村(居),集體投資入股溪畔農業科普教育基地板塊,以“年化保底收益8%+績效分紅”模式,共享發展紅利。
“我們依托木蘭溪畔農文旅融合示范基地,整合周邊田園風光、農事體驗、特色餐飲、民俗表演等,打造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和體驗農業,及以花卉、鄉野美食、鄉村文化、特色民宿為主題的全新農文旅融合品牌。”度尾鎮鄉村振興發展中心主任蔡金坤說。(報業集團記者 陳盛鐘 通訊員 鄭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