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20日訊 東嶺護海宮位于惠安東嶺鎮彭城港雅自然村,地處海峽西岸,崇武北面大港灣的底部。崇武半島與小岞半島猶如巨人張開雙臂,把大海攬在懷里,護海宮是其懷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廟宇面對大岞山,背靠荷山,東臨鳳山,西瀕閣仔山。依山傍海,山清水秀,四季如春。
護海媽祖宮系從莆田湄洲媽祖廟內接分靈,俗稱“三媽”,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間。歷遭海潮侵襲,屢經重修。重建的護海宮景點由單一媽祖主廟,建設成擁有五公里長的石筑海堤,2000多平方米的朝圣廣場、四座大山門、戲臺、梳妝樓、崇文閣、觀音宮、萬善宮、生活區樓房、雙曲橋、四涼亭、放生池等建筑物。有“水蛇環廟、踏浪安瀾、岞港觀潮、枕石聽濤、圣跡風清、海門望月、八仙過海、漁翁垂釣、金沙白浪、環灣綠意”等十大景點,是我國南方少見的海灘石雕群。
于正殿東方媽祖文化廣場內置我市陸上最大的媽祖石雕像,由優質白色花崗巖雕成,基座總高度為12.35米,寓意十二個月的美好祝愿。矗立海邊的巨大媽祖雕像為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祈福。
建在古碼頭的“唐邵州刺史蘊公玄孫、新羅(韓國)林氏始祖林八及公渡海處”中韓紀念碑,見證一千多年前唐卲州刺史蘊公玄孫林八及于此渡海出航韓國,成為韓國林氏都始祖,韓國林氏宗親中央會多次組團到中國尋根。
護海宮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歷代的名人、文人、學者、高僧都在護海宮留下墨寶,敬題牌匾、楹聯。近年臺灣、馬來西亞、韓國等海內外華僑、華裔,曾多次組團參拜媽祖,探究媽祖文化并題字留念。媽祖信眾絡繹不絕,宮內香火一年比一年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