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縣漢陽鎮一農民蓋房時,挖出一根完整的疑似古象牙化石。11月29日,經陜西省地質調查中心會同權威古生物專家鑒定,認為出土物品為一根完整的古象牙化石,距今已超過萬年的時間?!贰?a href="http://www.413629.com/tour/guide/1893037.html" target="_blank">新疆發現翼龍化石研究價值如何?
據介紹,10月13日下午5時,漢陰縣漢陽鎮交通村一組村民伊發平在自建房屋開挖地基過程中,發現疑似象牙實體化石。接到群眾報告后,漢陰縣文廣局立即組成調查小組趕往事發地,對現場詳細勘驗記錄并采取保護措施。后按程序上報,請求省國土資源廳進行鑒定。
經現場初步測量,化石斷裂為13節,長度約1米左右,總重量約4.8公斤,化石最粗1節有茶杯口粗細,隨后依次逐漸變細。
古生物及地質專家組實地勘測調研后認為,雖發掘地不具有發掘大量古象化石的潛力,但古象化石在漢江流域少有發現,資源極為稀缺。
專家鑒定報告顯示,陜西省境內曾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漢江流域上游勉縣境內首次發現過漢江乳齒象化石,而此次出土的古象牙化石是30余年后在漢江流域中游的首次重要發現。該化石的發現,對整體認識漢江流域在新生代時期的地理變遷、環境演化具有重要的科考意義,為進一步研究安康境內漢江流域古文化和地質水文歷史變遷有重要的科考價值。
昨日,漢陰縣文廣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華商報記者,目前,該古象牙化石暫存在漢陰文物管理所。他們將根據專家建議把古象牙化石移交西北大學博物館進行專業修復,用于開展研究的同時,建立專有檔案并進行妥善保存。另外,此次出土的古象牙化石的地方,也屬漢陽鎮阮家壩新石器遺址區域,新石器時代約從1.4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距今8000年左右,而這次出土的古象牙化石初步鑒定距今已超過1萬年,其價值尚待專家學者做進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關閱讀:
象牙化石
象牙化石狹義地說是雄性的象的獠牙,廣義地也可以指其它動物(比如猛犸象、河馬、野豬、海象、鯨等動物)的獠牙或骨頭。
象牙 :
象牙是一種白色硬質物體。主要成分為牙本質,和骨頭的成分相似。狹義地說是雄性的亞洲象、非洲象、猛犸象的獠牙,廣義地也可以指河馬、野豬、海象、鯨等動物的獠牙或牙齒。[1]
象牙在古代是一種貴重的材料,用來制作牙雕、假牙、扇子、骰子等。近代用來做裝飾品或用具,如牙雕、臺球、骰子、鋼琴鍵、麻將、扣子等。塑料出現之后,在眾多領域替代了象牙[2] ,但因為象牙的稀有,一些奢侈品仍然使用象牙。
象牙材質溫潤細膩,色澤特別,作為高檔飾品歷史悠久,市場效應使大象瀕于滅絕。
為了保護大象免遭殺害,1973年有21個國家的全權代表受命在華盛頓簽署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3] ,該公約嚴格限制象牙貿易,中國于1981年加入該公約。但由于象牙貿易是非洲部分國家非常重要的經濟來源,另外為傳承牙雕等傳統文化,該公約于2008年批準日本成為象牙合法進口國[4] 。
中國為擴大禁止象牙制品范圍,已臨時禁止象牙貿易。于2016年3月20日起禁止合法象牙進出口,于2019年12月31日解除禁止。國家林業局2016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