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朝陽和光腳跑步的小女孩,這就是肯尼亞‘長跑之鄉’埃爾多雷特每日清晨的典型畫面?!贝_切說,長跑之鄉在離埃爾多雷特30公里處的埃藤(Iten)。這個小城曾誕生了40多名世界級長跑冠軍。“只有冠軍才可以贏得倫敦”,這個標語就寫在埃爾多雷特機場門口。
冠軍之鄉歡迎來埃藤
午后的埃爾多雷特(ELDORET)機場,天湛藍得不見一絲白云,風大。之前在內羅畢還是短褲短袖,到埃爾多雷特換上長袖圍上圍巾還是有點微涼。一下飛機,就看到墻上“歡迎到埃爾多雷特”的標語。機場不大,卻干凈簡潔,頗具現代感,有歐美機場之風。
肯尼亞
和來肯尼亞的絕大部分動物SAFARI觀光客不同,來埃爾多雷特的多是身材修長結實的長跑運動員,零星的還有我們這樣的長跑愛好者。
WELCOMETOELDORET,HOMEOFCHAMPIONS,是出機場大門后看到的另一個標語。是的,這個海拔2400米的肯尼亞西部高原之城,是肯尼亞乃至世界最著名的長跑之鄉,肯尼亞杰出的長跑運動員不少都來自這里,這里還曾經誕生了40多名世界級長跑冠軍。在埃爾多雷特,長跑是當地人的生活方式,更是他們與命運抗爭的資本。
這里曾誕生40多名世界級長跑冠軍
因為高海拔,有利于運動員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其次,這里遠離工業和城市,不受外界干擾;再次,因為高原沒有瘧疾等疾病影響,許多外國運動員愿意來此訓練。當然,這里悠久的長跑傳統以及世界長跑高手的云集也為其他普通運動員樹立了學習榜樣,看著不時從身邊跑過的世界冠軍們,在這里訓練的年輕人都認為,如果刻苦訓練,自己同樣有希望成功。
因此,埃爾多雷特也漸漸成了田徑界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棒的長跑訓練地,有超過400位來自歐洲、美洲、亞洲以及非洲國家的眾多優秀長跑運動員聚集于此,其中有世界冠軍、奧運冠軍和世界紀錄保持者。
“草原、朝陽和光腳跑步的小女孩,這就是肯尼亞‘長跑之鄉’埃爾多雷特每日清晨的典型畫面?!边@句話一點不虛,在我們開車從埃爾多雷特到30公里處的埃藤(Iten)一路上,每隔幾百米,總能看到人們三五成群地在路旁奔跑。不僅僅有黑人,還有不少白人,有著身著高檔運動服,有的只是一般服裝,全都在田野中不知疲倦地奔跑著,背景是山谷或者森林,車過,塵土飛揚。
我們的目的地是埃藤,離埃爾多雷特30公里的東非大裂谷邊緣小城,那里才是真正的“長跑之鄉”??夏醽喗艹龅拈L跑運動員不少來自埃藤周邊方圓一公里之內,有“冠軍搖籃”之稱的圣帕特里克高中就在這里?,F在,埃藤周圍有20多個長跑訓練基地,它們大多由著名運動員、教練或體育機構創辦,我們要拜訪的高原長跑訓練中心也是其中之一。
WELCOMETOITEM,HOMEOFCHAMPIONS。埃藤的冠軍之鄉底氣顯然比埃爾多雷特來得足。埃爾多雷特的標語只是偏于馬路邊,而埃藤的則是寫成一道橫幅高高跨越馬路,兩邊還豎有兩根四五米高的立柱,就像是長跑的終點線,也像是通往冠軍之鄉的一道門。
這里海拔2400米,被田徑界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棒的長跑訓練地。這個小城,曾經誕生了40多名世界級長跑冠軍;埃藤周圍有20多個長跑訓練基地,有來自歐洲、美洲、亞洲以及非洲國家的400多位運動員在這里訓練,其中有世界冠軍、奧運冠軍和世界紀錄保持者;而自己租住簡陋屋子刻苦訓練的運動員則達上千;你在山間小道上看到一個跑步者,說不準他就是個世界冠軍,而更多的將是未來的冠軍。
長跑訓練課只有冠軍才可以贏得倫敦
5點起床,天還是漆黑一片,需要手電筒照明才能看清前方的路。
運動員訓練的時間一般在清晨6點和傍晚4點,前一天抵達埃藤時已經領略了傍晚的訓練場景,而清晨的訓練課更讓我們期待!
長跑之鄉
在埃藤,隨意找一個路口都可以看到跑步經過的運動員。我們從訓練中心出發,過一段小路,兩三分鐘就到公路口。路邊豎有一塊HATC的簡易廣告牌,不遠處就是“WELCOMETOITEM,HOMEOFCHAMPIONS”的橫幅。馬路對面,一個簡易的木屋小商店居然還取名“LONDONMATATHONSTORE”(倫敦馬拉松商店)。我們決定就在這里蹲點。
5點半多,天蒙蒙亮,還沒看到人,只偶爾劃過一兩輛車的燈光。接近6點,終于等來了跑步的運動員,慢慢就多了起來。有的是一個團隊十幾個人一起跑的,更多的是兩三個人一起。因為地處高原,晝夜溫差大,肯尼亞的清晨很冷,我穿了三件衣服,還圍了圍巾,許多運動員也是長衣長褲,但也有穿短褲的。有那么半小時,我們就坐在路邊,看一撥又一撥的運動員從身邊跑過。天色慢慢變化,從蒙蒙亮到日出晨曦。不變的是不遠處的冠軍之鄉的橫幅,橫跨馬路空中,激勵著運動員。
不管大家在哪條山路跑,最終都會聚集到大裂谷邊緣的400米跑道訓練場。這是個公共的訓練場所,任何人都可以在此免費訓練。從高原訓練中心出發,開車五六分鐘就可以抵達訓練場,對許多居住在訓練中心的人來說,他們跑步過去,也就20分鐘左右的路程。
前天傍晚我們來過這個訓練場,當時幾百人一起浩浩蕩蕩不斷奔跑的場景確實震到了我們。今天大概來得早,還沒多少人。透過晨靄,跑步者的身影在周圍樹木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矯健。
訓練場是埃藤的絕對中心,除了運動員,還有全球各地的媒體、教練和體育經紀人。許多不出名但有潛質的運動員來這里訓練,都希望早一天可以被經紀人選中,那樣不僅可以免費長期在基地訓練,還可以獲得參加世界級比賽的機會,賺錢,回報父母。
不過在埃藤,在俱樂部和高原訓練中心生活訓練的運動員只是少數,更多運動員只能跟人合租當地簡陋的屋子,沒水沒電,更不用說看電視、上網了。他們自己做飯,每周只吃一次牛肉,每天訓練5個小時。他們說,競爭太激烈了,必須這樣做。
在埃藤租房訓練的運動員大約有千人。在這里,租房每個月至少一千先令(合人民幣一百多元),吃飯也要三千先令左右,這些花費都由父母贊助。他(她)們沒有教練指導,訓練計劃完全由自己制定,一般一天兩次。運動員普遍認為,肯尼亞人長跑成績好,主要原因是訓練刻苦。
我們在運動場上碰到WilsonKipsanga,她是2010法蘭克福馬拉松冠軍,2011法蘭克福、荷蘭和日本白樺湖馬拉松冠軍,2012倫敦馬拉松冠軍,她也在備戰倫敦奧運會;我們居住的高原訓練中心的創始人LornahKiplagat現在的目標也是倫敦奧運會;而在這里備戰奧運的還有更多人。
只有冠軍才可以贏得倫敦,這個標語就寫在埃爾多雷特機場門口,在冠軍之鄉的標語旁邊。除了LornahKiplagat的高原訓練中心外,男子萬米世界紀錄保持者埃塞俄比亞的貝克勒和2005年赫爾辛基世界田徑錦標賽3000米障礙賽冠軍卡塔爾的沙西恩等都在埃藤設有自己的訓練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