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永春縣立足山區縣的農村實際,搭建黨建平臺,實現資源聚攏,創新“跨村聯建”模式,發展特色產業,點帶面一體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今年年初,為持續發揮“跨村聯建”模式的示范作用,從試點推行到全面鋪開,永春縣還印發《關于深化“跨村聯建”模式助推鄉村振興的通知》,統籌區域優勢資源抱團發展。
永春桃城鎮上沙村的網紅果園,吸引不少游客
五里街鎮大羽村“繡花功夫”黨建園風光
昨日,記者從永春獲悉,目前永春已發展強村帶動型、村村互動型、產業聯動型等多種聯建模式,設置聯村黨委21個,覆蓋73個村,各聯建村初步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模式一強村帶動,以點帶面一體發展
“嘿——,三嶺風景不一般,對面一座大帽山……”近日,在永春縣一都鎮三嶺村,一排排竹筏漂蕩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一曲曲山歌在對岸的人群中回蕩。
三嶺村是省鄉村旅游特色村,由于四面環山的地理特點,村民長期保留著唱山歌的習慣,山歌民俗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而該村周圍的仙陽村、仙友村、蘇合村等村旅游景點較多,旅游資源豐富,可做到串點成線。
2019年6月,永春縣引導三嶺村、仙陽村、仙友村、蘇合村聯合成立一都鎮山歌小鎮聯村黨委。在聯村黨委的引導下,4個村的旅游資源以“旅游經營權外包、旅游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委托旅游公司統一經營管理,以三嶺村為中心的美麗鄉村精品旅游線路已成形。其中,仙友村通過深入挖掘當地特色耕讀文化,策劃生成多個鄉村旅游建設項目,全力打造集農耕體驗、娛樂互動、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吸引游客前往。
如今,經過兩年多的發展,該聯村黨委以三嶺村“山歌文化”為依托,通過強化黨建引領,最大限度地把組織資源轉化為發展活力,努力實現區域內村級組織功能整合、產業融合提檔升級,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目前,4個村的研學、文創、運動、康養、美食、農特等產業發展迅速,每個村年增收10萬元以上。
模式二村村互動,優勢整合打響品牌
鋪下村釀醋歷史悠久,具備傳統釀醋工藝的獨特資源;岵山荔枝是茂霞村傳統產業,其皮薄核小、肉厚汁多、味道清甜,馳名海內外;塘溪村擁有豐富的熟地資源……如今,“鋪下村品老醋”“茂霞村嘗荔枝”“塘溪村看熟地”成為到永春岵山鎮旅游的必選項目。
2019年,永春縣在茂霞村、塘溪村、鋪上村、鋪下村4個國家傳統村落,成立岵山鎮傳統村落聯村黨委,通過“跨村聯建”,引導4個村整合優勢資源,打響岵山荔枝、熟地、醋三大特色品牌,深度挖掘本地旅游資源,逐步形成村村互動的工作格局。近年來,在該聯村黨委的引導下,當地連續舉辦8屆荔枝文化旅游節,荔枝價格從每公斤6元上升到每公斤50元,并擴種荔枝1200畝,每年果農可增收3500多萬元。
今年年初,岵山鎮還獲得“中國特膳食品(九制熟地)之鄉·岵山”稱號。岵山鎮傳統村落聯村黨委以此為契機,加快統籌規劃茂霞村和塘溪村熟地資源,探索創新熟地產業培育工作思路,大力推進烏雞熟地文創園建設。
“傳統村落聯村黨委成立后,大家集中打造‘鄉愁古鎮’鄉村振興示范區,帶動600多人返鄉就業,有望實現熟地、荔枝和醋三大特色品牌的全面復興。”采訪中,岵山鎮傳統村落聯村黨委副書記、鋪下村黨支部書記陳少芳表示。
模式三產業聯動資源融合帶來游客
近年來,永春立足生態、資源和人文優勢,在致力于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進一步豐富鄉村旅游發展內涵,積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
2019年以來,在永春縣桃城鎮農文旅聯村黨委帶領下,上沙村、姜蓮村、侖山村等3個山頂村初步打造成永春鄉村振興示范帶。以上沙村為例,該村利用當地高山生態優勢,引進現代化的公司管理模式,流轉了1300多畝山地,種植32種高端柑橘、12種花卉苗木,并融合民宿、休閑、觀光、體驗等旅游元素,打造“四季好花常開、八節鮮果不斷”的網紅果園,不時吸引著游客前來休閑、游玩。
“這些是原來一個村很難做到的事情,通過聯村黨委帶領才能辦到。”桃城鎮農文旅聯村黨委書記姚連枝說,通過集中連片式的土地流轉,引進“花果世界”現代農業項目,將其覆蓋的上沙村、姜蓮村、侖山村3個地緣相鄰、產業相連、資源相融的村聯合起來,把家庭零星經營轉化為連片規模開發,不斷豐富農文旅元素,成就當地特色柑橘產業。
此外,永春縣外山鄉云峰村,借助建于海拔近900米天竺山上的高山風能發電場及其所形成的別致景觀,大力發展露營地特色旅游項目,每年吸引游客近10萬人次,讓村莊從貧困村變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海都記者 楊江參 通訊員 陳森淼 康慶平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這條濱海“黃金通道”提前實現主體完工2025-07-0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