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事無小事。今年來,豐澤區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及市委、市政府“強基促穩”三年行動要求,緊盯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深入推進消防隱患專項整治,做到防范于未然,努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東湖街道鳳山社區為例,結合轄區“城中村”自建房多、“握手樓”多、租戶電動車多等實際情況,社區選取圣茂片區先試先行,創新實施“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5+2”模式,探索基層治理新路。
試點先行消防整改
“城中村”消防安全怎么管、用什么方式管,曾是擺在鳳山社區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以圣茂片區為例,片區內共有1238戶居住,僅出租戶就有985戶、2000多人,建筑防火間距不足、消防通道擁堵等問題,導致火災隱患十分突出。
2017年,該片區一居民自建出租房由于電動車充電發生自燃引發火災,不僅造成多人不幸受傷,也帶來巨大的財產損失。殘酷的大火刺痛了社區兩委的心,也給廣大自建房居民敲響警鐘。痛定思痛,鳳山社區的出租房消防安全整治計劃提上日程。
東湖街道黨工委書記杜謀宗說,遵循“因地制宜、分類整治、試點先行、全域覆蓋”原則,最終決定在鳳山社區圣茂片區推行消防整改。在整改過程中,從街道到社區,大家都堅持民生為本,安全第一,把“城中村”消防安全工作當成大事來抓,讓居民群眾切實獲得安全感。
據鳳山社區黨委書記鄭傳志介紹,圣茂片區內建筑、人員、設施情況復雜,很多居民就算對消防問題有所警覺,也對整改存在畏難情緒。“我們說起消防整治,居民都挺贊同,可是一提到出錢出力、改造房屋消防設施等具體問題,大家就有意見了,有人說沒錢,有人擔心改造影響房屋內外觀。”在豐澤區、東湖街道的統籌協調領導下,在應急局、消防部門的指導幫助下,社區對圣茂片區的隱患點進行詳細排查,并走訪居民,積極開展動員工作。
針對經費投入的突出矛盾,經過多方協調,最后確定實行“區財、街道、社區、居民各出資四分之一”的投入方式,取得大部分居民理解支持,為整治工作打下群眾基礎。
“在上級指導下,社區召開了多次片區居民座談,首先要求黨員干部、老人協會成員作出表率。對于一些抵觸情緒較強的居民,社區干部打感情牌,一有空就上門泡茶聊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鄭傳志說,特別是今年7、8月,有的居民看到干部大熱天的,犧牲休息時間入戶做工作,覺得很過意不去,甚至主動招呼干部一起吃飯。一來二去,居民逐漸被干部的誠意打動,也對消防整治的迫在眉睫有了進一步認識。
自建房首創加裝阻隔設施
群眾工作順利做通,為消防整治工作開了個好頭。結合專業評估報告和片區實際情況,鳳山社區決定采取消防安全管理“5+2”模式,對片區自建房的消防亂象進行整治。
“5+2”模式是在片區內推廣設置逃生通道、“智慧用電”監控系統、應急照明、煙感器及滅火器等5項共性硬件設施;針對房內的電動車充電、租住人數按群租房、一般出租房和普通出租房等特殊問題,進行加裝阻隔設施及充電設備等2項安全改造。同時,為解決沿街店鋪火災隱患,片區內的店鋪也進行消防硬件設施加裝。
社區主任謝建農說,在“城中村”居住20人以上的群租房中,采取電動車停放、充電區域設置實體墻,進行防火分隔,配備報警器和滅火裝置的做法,是社區在實際工作中摸索出來的創新之舉。
值得一提的是,為做到真正便民,社區在充分聽取居民呼聲的前提下,成立專門隊伍,購買工具包,由社區志愿者和專業電工上門,義務幫助居民安裝消防設施。
公共區域配置“6個1”
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鳳山社區把檢視問題貫穿全過程,在消防安全整治工作中,不斷找差距、抓落實,積極做好公共區域的消防設施提升。
消防管理網絡建設,按照“6個1”標準進行配置。具體包括,“一網”即活用“網格化”管理,把圣茂片區作為“大網格”,下設三個“小網格”,明確劃分各個網格的消防安全責任區,實現“全覆蓋、無盲區”的消防管理網絡。“一站”即圣茂微型消防站,并增設一輛微型消防車,可以輕松穿越片區較為狹窄的巷道。“一栓”即在片區的北渠沿岸和村道,增設4個自來水消防栓。“一隊”即組建一支10人的消防救援支援隊伍。“一標識”是指片區內的主干道,規劃清晰明確的消防道路和標識。“一規整”則是指對片區中的強、弱電線進行整治。
截至目前,圣茂片區“城中村”區域的全部253棟建筑(除無人居住的空房外),均按照既定配置方案施工到位。該片區的試點工作,也成為“城中村”消防隱患治理從“末端管理”向“前端排查”延伸的有益嘗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這條濱海“黃金通道”提前實現主體完工2025-07-0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