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三明市在經濟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城市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作風建設等方面,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成績來之不易,振奮人心。政府工作報告謀劃未來發展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措施明確。”昨天下午,出席市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委員們,在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計劃和預算報告時,紛紛表達了這樣的看法。
委員們一致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回顧過去五年工作,成績客觀實在,直面問題實事求是。大家圍繞報告提出的今后五年的總體目標、重要任務以及2017年重點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升級、三明醫改、美麗鄉村打造、社會保障、文化繁榮、電子商務、城市建設、人才問題……一個個熱點話題,引起了委員們的熱議。熱詞:產業轉型升級供給側銀企農村
李國爐委員建議,企業家要珍惜良好的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積極為三明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做貢獻;政府要充分肯定金融機構在三明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引進金融高端人才,推進銀政聯合、銀銀聯合、強強聯合;金融機構要立足實際,順應發展要求,推出各有特色、各具優勢、各有長處的金融產品,為企業提供多元化服務。
高鵬委員建議,企業要積極利用各種新興融資方式,拓寬企業資金來源渠道;要把旅游、交通中的“小、散、弱”項目通過整合、包裝,打造成為“高、大、上”項目。
洪振評委員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要幫助貧困戶提高抵御大病、大災、殘疾造成的困難的能力;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為打造綠色三明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全面落實“鄉村醫療機構責任保險”,緩解醫患糾紛賠償金籌集難問題。
吳樹中委員說,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引進風險投資基金,引導成立產業投資基金,解決民營金融機構放款難和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陳志揚委員建議,金融企業要落實信貸扶持政策,持續創新信貸產品,主動做好金融服務,積極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支持保障體系,全力為小微企業化解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難題。
王潮騰委員建議,要加強與中核集團對接聯系,爭取核電這一清潔能源項目早日在三明落地。
魏鑫發委員建議,相關部門要創新管理、創優服務,統一檢查口徑、優化檢查程序,營造包容支持創業創新和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的制度環境,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
楊桂蘭委員建議,相關部門要結合三明區域特點和資源狀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傳統特色資源和人文資源,制定科學可行、符合農民需要、具有差異化的農業項目。加快推進以精品農業、質量農業、休閑旅游農業為主要內容的休閑旅游農業發展,努力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楊志權委員建議,市相關部門要協調銀企關系、部門加強對接,推動三明房地產健康、有序發展。
戴紹松委員建議,加強市場的監管力度,給規范經營的企業松綁減負,將監管的重點放在“三無”企業上,更好地維護市場秩序。
吳聯派委員建議,一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扶持鋼鐵、機械、汽車、林產加工、紡織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推動石墨烯等新興產業倍增,促進現代服務業全面發展,加快現代特色農業發展;二要大力實施產業創新驅動,加快建設產業創新平臺,推進企業主體創新、機制創新;三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生態文明保護與執法等重點領域改革。
陳進委員建議,市政府要針對小型農場和貧困戶生產的土特產品“賣難”問題,出臺電子商務平臺與精準扶貧相對接的有關政策措施,切實為貧困百姓謀福利。
沙麗新委員建議,把扶貧辦單列出來,成立專門辦公室,配備足夠的具有相關專業知識人員。要加強資金投入,解決經費不足問題。
羅應貴委員建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要在品種、品質、品牌上下功夫。一是積極推進品種改良,加速品種結構調整。做到育引結合,建立良繁基地,調整產業布局,開發優勢產業帶。二是強化質量安全管理,提高農產品品質。做到強化科技提高品質,嚴格管理,防止化學品污染,提高農產品商品化水平。三是實施優勢品牌戰略,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要出臺農業知名品牌獎勵辦法,培育地方特色區域性品牌,加大對品牌農業的市場營銷,不斷提升品牌農業效益,嚴格品牌管理,保護品牌聲譽。
聶書寧委員建議,要做好生態農業中的山水文化,推動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要制定精準扶貧措施,切實加強對貧困人口資金、技術的幫扶。
熱詞:醫改教育文化人才
吳韶靜委員建議,要提高一線教師工資待遇,確保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要開展教育引智工程,設立教師培訓專項基金,加強教師隊伍培訓,打造一流師資力量。
張琳委員建議,要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做到區域公平合理;要合理制定教師職稱評聘標準,結合當地實際進行靈活調整。
許魯寧委員建議,要與綜合性醫院聯合,建設醫養結合養老機構;要加快培養全科醫生;要出臺更加有效的政策吸引高素質人才。
邱凱委員建議,要加強慢性病管理,加大對醫改政策特別是免費提供藥品品類的宣傳,讓老百姓更好地享受改革紅利;要創新發展醫養結合模式,推動醫養結合產業化發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廖華孟委員建議,市政府要重視社會養老問題,加大對護工的培訓力度,提高護工綜合素質。
高松華委員建議,市政府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本地高校人才優勢,加強高校與企業相互對接,鼓勵當地企業及時發布就業信息,積極打造和提升企業文化。
聶書寧委員說,當前農業人才短缺,市政府要出臺政策,鼓勵支持各類人才回鄉創業發展。
王斌委員建議,三明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和穩定,不僅要從經濟待遇上傾斜,更要從人文上給予更深入的關心,以情留人。
李國勇委員建議,市政府要做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篇文章,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加快人才引進,為三明更好更快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莊桂梅委員說,社會發展不僅需要精英教育,也需要“平民教育”。當前社會對職業教育還存在偏見,建議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支持職業教育發展。
杜建平委員說,當前農村普遍存在教師住宿條件差、飲食不方便的問題,建議市政府有關部門能夠加強對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的資金扶持,改善農村教師生活條件,更好地引進人才、留住人才。
蔡亦鋒委員建議,要提高教師待遇,使全體教師安心教書育人;要增加培訓經費,不斷提升教學技能;教師自身要加強學習,把被動學習轉化為自覺學習。
顏建光委員說,隨著國家二孩政策的實施,幼兒園和小學資源不足、教師缺編嚴重等問題日益明顯,教育部門要引起重視,提前做好教育資源統籌規劃和教師人才儲備工作。
羅金華委員建議,一是高校、職業學校加強合作,共商留住人才方法,建好三明旅游特色專業,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二是政府加大資金投入,開展三明學院周邊臟亂差的治理,以學院為中心,打造一個集經濟、教育、醫療等為一體的新城市綜合體。
呂玉秀委員建議,要加強三明市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強化政策扶持,加大資金投入;要加強宣傳引導,營造濃厚的氛圍,讓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專業人士關注并參與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
林克松委員建議,要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創新文化產業管理制度,培育文化消費市場,建立多元的文化投入機制,推動三明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